院系介绍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前身为江西冶金学院地采系、选化系、矿业系,创建于1958年。创建之初,设有采矿工程和选矿工程(现矿物加工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经过57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的办学格局,是一个矿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科学研究实力较强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9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8人。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92%,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51%。

学院下设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生物工程7个本科专业。拥有矿业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和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具有矿业工程、环境工程和安全工程三大学科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环境科学与工程是江西省一级学科示范性硕士点。

学院逸夫实验楼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条件优越,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价值5千余万元。学院拥有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科研平台和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拥有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矿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人才培养平台。矿业工程是江西省高水平学科;采矿工程是国家特色专业、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矿物加工工程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是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2个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近五年,学院共承担“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年均3000余万元。通过国家级验收或省部级技术鉴定的科研成果8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0余项,其中,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学院现有本科生19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60余人,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有30%以上硕士研究生考取“985”、“211”高校博士研究生。

办学57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近万名,毕业生以“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优秀品质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校友已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重要领导或技术骨干。各学科领域已形成了明显的教学特色和科研优势,在金属矿开采、工程爆破、矿井通风、电除尘技术、选矿工艺与装备、二次资源开发与利用、膜分离技术、矿山环境保护、地灾防治、稀土提取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能力,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最早可追溯至江西冶金学院时期的矿业系,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6年成立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学院下设测绘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城乡规划与建筑学系、地理信息科学系、市政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6个系和力学教研室,建立了土木与力学、测绘与地信、城规与建筑学3个实验中心,设有城乡规划与建筑研究院、测绘与地理信息研究院2个研究院和建筑与规划研究所、测绘工程研究所等9个研究所。

学院现有教职工90多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2人,博、硕士生导师40多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2人、柔性引进人才1人(院士),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等拔尖人才13人。学院现有在读学生2000多人,其中本科生1900多人,硕士研究生300多人。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7个本科专业,其中测绘工程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是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测绘工程是江西省首批本科品牌专业,测绘工程、土木工程是江西省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校级综合改革示范专业,学院现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创新实验区各1个,省级优质和精品课程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

学院现有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土木工程、地理学、力学3个一级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等11个理工科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外学院还有测绘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2个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

学院设有土木与力学实验中心、测绘与地信实验中心、城规与建筑学实验中心,包括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城乡规划与建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力学等实验室。目前学院仪器设备总价值3000多万元。另外,学院建有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30多个,具有良好的教学与科研条件。

学院目前已形成测量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地基处理技术、环境岩土工程、节能减排、岩土体的渗流理论及工程应用、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土地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等为主导的科研领域。近5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计划项目及企事业合作研究课题200多项,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10多部,发表各种论文5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论文近200篇,先后获各种奖励20多项。

学院始终围绕教学质量这个核心,深化内涵建设,强化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近5年来,我校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杯BIM软件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中国梦绿色建筑创意设计竞赛、江西省大学生英语竞赛、江西省电脑知识竞赛等各类专业竞赛一二三等奖500多人次;先后获得江西省“三好学生”、江西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江西省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优秀大学生等各类省级荣誉称号100多人次。

我院毕业生可在建设部门、土地管理、城镇规划、环保、航务、交通、土木工程建设和工程勘察设计、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集团公司、国土与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测绘部门和教育事业等单位就业,近几年学院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15%以上,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且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是我国有色金属冶金、钢铁冶金、化学化工等行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以实力创品牌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建立起以有色金属冶金、加工及精细化工为突出代表的多个特色专业,造就了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较为合理,教学及科研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并在有色金属冶金及加工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优势,为江西在中部崛起乃至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设有3个本科专业: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等,其中有色金属冶金是江西理工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是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冶金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江西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学院拥有1个江西省品牌专业:冶金工程;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冶金工程、化学工程,其中冶金工程为江西省示范性硕士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冶金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领域:冶金工程、化学工程等;1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0人,讲师和工程师1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5人,在读博士研究生7人,硕博研究生学历所占教师比例82%。拥有院士1名,江西省“井岗学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3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名,“井冈之星”2名,江西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1名,江西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名。

学院依托有色金属冶金、化学化工等学科建设的研究开发及检测平台有:国家钨与稀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教育部钨资源高效开发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有色金属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铜冶炼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化学化工实验示范中心。现已在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工程与工艺、稀土工程等领域,特别是在钨、稀土、镍钴等的冶金、加工与新材料制备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有冶金过程强化与优化控制、冶金分离新工艺及理论、绿色冶金与资源综合利用、水处理复合材料、纳米催化、应用电化学、表面化学研究等。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项、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0多项,以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2项。其中“白(黑)钨矿洁净高效制取超高性能钨粉体成套技术及产业化”荣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球形、单晶、超细仲钨酸铵粉体的制取技术”荣获2006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17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录,出版专著、教材15部。

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频繁,近五年,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讲学100余人次,成功地主办了“第十届全国冶金反应过程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湿法冶金学术会议”、“第四届中日材料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华东地区稀土环保主要污染物研讨会”等全国性的学术会议10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会议200余人次。目前已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Prince of Sonkla University)、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University of Singapore)、加拿大温哥华国家科学院燃料电池创新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研究机构与大学等建立了合作研究及学术交流关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期致力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备、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研发及在铜、钨、稀土新型材料制备等领域特别是在动力电池及其材料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学院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理念,在铜、钨、稀土、动力电池及其材料等领域为江西在中部崛起乃至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设置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金属材料工程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金属材料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为江西省品牌专业。学院拥有"江西省动力电池及其材料重点实验室", 1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点,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工程1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领域,以及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稀土材料方向;省级教学类科研团队1个。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6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6人,硕博学历教师比例为84%;入选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围第二批"赣鄱英才555工程" 2人,江西省优秀教师1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江西省"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1名。

学院现有1个国家质量检测中心、1个国家铜冶炼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教育部钨资源高效开发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钨与稀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江西省动力电池及其材料重点实验室、1个"离子型稀土高效开发与应用"江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实验室、1个"离子性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

近几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0项、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多项、企业委托科研项目80余项,科研经费8000多万元;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发明专利20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80篇;出版专著、教材9部。

面向新世纪,学院将秉承我校“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和“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努力将学院建成学科方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江西一流、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简介

机电工程学院创办于1958年,是一个以机械类学科为主,机电、测控和工业工程等近机类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重,可以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工科类学院。

学院于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5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各类在校生近2000人。毕业生以其专业面广、适应性强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江西高校同类专业前列。

学院拥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1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示范性硕士点1个、江西省卓越计划专业6个、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拥有江西省矿冶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实验与实训中心2个,20多个实习基地。

学院建立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人、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师5人、“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1人,还聘请了2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院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多名外籍教师定期到学院授课。

学院搭建的大学生“第二课堂”平台种类齐全,活动内容丰富。学院拥有机器人协会、机械创新设计协会、三维数字化设计协会、IE课外兴趣小组等5个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其中机器人协会被团中央授予“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随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专业综合改革的实施,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近五年来,我院学子获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21项,二等奖13项;获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第八届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获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全国一等1项,三等奖1项;获工程实训比赛全国二等奖1项。不仅实现了江西省在以上赛事中全国一等奖或金奖零的突破,而且获奖等次和获奖数量一直稳居江西高校前列。

学院积极服务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已构建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等强势学科,形成了离子型稀土萃取成套设备、稀土金属冶炼设备、矿山机械及工程、机器人应用技术、矿冶装备可靠性及健康管理、矿冶机械装备的失效控制技术等特色和优势。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科研总经费3000多万元;获省级科技成果奖项6项。学院科技服务成效显著,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多年来一直与中国铝业集团公司、中金岭南集团、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江西钨业集团、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等30余家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50多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法国图卢兹大学、韩国全州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和台湾中华大学等开展了本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合作办学等国际联合培养项目;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就稀土技术、澳洲高效磨矿和高效细粒浮选装备技术和高效半自磨装备技术开展科研合作;离子型稀土萃取成套设备还出口到日本、越南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学院已培养的一万余名毕业生中,大部分都活跃在钢铁、有色、机械制造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以及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许多毕业生成为了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及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其中包括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中央候补委员、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中国科学院院士赖远明等在内的一大批杰出院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简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是由成立于1972年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起来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现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交通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全国20余个省市实行一本招生;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等二级学科招收学术型硕士生,并拥有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等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目前,学院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0多人、研究生导师26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4人、宝钢优秀教师2人;在校本科生1400多人,研究生200多人。

学院围绕智能制造和矿冶等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电气工程等相关理论与技术问题,开展学科建设、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建立了工业过程控制、高效节能电机、电动车控制系统、新能源发电与智能微电网、特种机器人、特殊功能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智能交通系统、物联网、信息物理融合及应用等研究平台,形成了具有矿冶行业和区域特色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和电子信息学科优势,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控制科学与工程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学科,智能交通系统实验室被评为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近3年,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行业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横向课题50多项,并获得了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科技成果转让11项等。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长期坚持特色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三个紧密结合+全面素质教育”的新型工程教育,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复合型、创新型、实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CCTV新闻联播多次报道我院的教改成效,产生了较大影响;自动化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江西省品牌专业;“‘3+1’创新教育实验班”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改革示范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实验中心”和“应用电子技术实验中心”被评为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3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其中研究生层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学院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体系,先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澳大利亚Griffice大学、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建立了“师生短期访学、‘2+2’、学分互认”等合作办学。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科技竞赛成绩显著,先后获得各类奖项近百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实现了江西高校在该项赛事的全国一等奖的零突破。

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是由原自动化系(部分)和学校计算中心组建而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对IT人才需求的急剧上升,信息工程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成为江西省IT行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建院十年来以培养素质高、基础扎实、适应面宽、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人才为目标,形成了教学特色鲜明、科研成果突出、学生培养质量高的办学特色,为国家输送了近万名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切合市场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十四年来,在政策和制度的感召下,以考研考证、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为抓手,促进我院学风建设,学生勤奋好学、追求上进蔚然成风。

近年来,我院考研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考研录取率也不断攀升。而在各科研竞赛上,近年来更是主持和完成了“集成电路设计EDA技术跟踪研究及其仿真验证装置的研制”、“基于非监督式集成学习技术的不变性识别研究”等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育厅科技成果奖,多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2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主编、参编教材10余部。在“十二五”期间,学院进一步凝练了9个与学科方向:1.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信息安全;2.计算机视觉及其在矿山安全中的应用;3. 云计算与智能矿山系统;4. 环境系统信息挖掘与应用;5. 数据工程与智能服务;6. 矿山无线通信及测控技术;7. 视频信号处理与嵌入式应用技术;8. 移动网络可信协议技术;9. 光纤传感和矿山安全检测。

在创新就业方面,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大赛捷豹频传,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我院与科瑞特共建了产学研基地,目前已投入使用,吸引了一大批学生慕名前往加入基地正在进行的项目研究。我院更与韩国泉州大学建立的长期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有助于学院培养优秀的学生,进行人才对外输送,完成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专业知识储备等。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我院的就业形势也是一片大好。就业率不断攀升,仅2015年3月就业率就与2014届同期增幅9.96%。

 信息工程学院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计划各个环节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大力度的课程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将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管理学院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办于1983年,原名为管理工程系,1995年更名为经济管理系,2001年在学院机构设置调整中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人,在读本科生、研究生2200余人。学院是国家经贸委“领导干部工商管理培训”和建设部“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授权单位。在工程造价管理教育和工商管理教育方面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我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三个硕士学位点,项目管理、物流工程两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2009年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教授10余人,副教授近30人,拥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教师60余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8.57%。有江西省教学名师1名,江西省学科带头人3名,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

经管学院现有工程造价管理、会计学、金融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六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程管理是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会计学为江西省品牌专业;工程管理专业还于2008年被列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2009年首次被列为江西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专业。

学院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等五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和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方向)等三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点。学院现有本科生2000多人,研究生近500人。

学院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矿冶行业发展,在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江西理工大学的背景下,积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学院与赣州市金融工作局共建赣州市金融研究院,获批江西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重点研究基地;学院设有稀土产业规划研究所、工程经济研究所、有色金属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学院正成为赣南经济振兴发展的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政府决策智库。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的经济管理人才,先后同英国Staffordshire大学、荷兰HBO大学、法国巴黎第13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美国乔治亚滨海学院、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等大学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加拿大王子岛大学合作开设工商管理“2+2”国际班,与多所海外大学合作举办学生交流项目,常年设有外籍教师参加教学活动,在国际化教学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近三年,学院教职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余项,取得科研经费近300多万元;在各种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约300篇,出版教材和科技专著7部。学院已先后与美国Chicago State University、英国Staffordshire大学、荷兰HBO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在教学、科研方面有良好合作,并聘请了国内外一批知名学者作为学院兼职教授,来院讲学。

文法学院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是在原社科系的基础上,整合相关专业于2001年4月组建而成,是集法学、设计学和行政管理等多学科、多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6人,硕士生导师28人,另聘有多名客座教授,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教师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

学院现设有概论教研室、原理教研室、基础教研室和公共文艺教研室,承担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文学艺术课的教学任务。现有法学、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行政管理、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等六个本科专业,分别设置了相应的教研室作为教学单位,其中法学、工业设计是江西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和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一个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点,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江西省“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为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法学一级学科下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法学理论、经济法学等五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近年来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教学基础夯实,获批教育部“欧克特”软件支持计划、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项目以及江西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获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多项;科学研究方向明确、富有特色,发展优势突出,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20余项,省部级课题百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20余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9部,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期刊检索。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在“红点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大赛等国内外赛事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400多人,硕士研究生150多人。学院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优秀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素质拓展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院还特别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成立了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办公地点:江西理工大学校本部第一综合楼西端4-6楼

联系电话:0797-8312492

电子邮箱:jxlgdxwfxy@163.com

外语外贸学院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Faculty of ForeignStudies, FFS)成立于2003年3月,其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外语系。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熟练的外国语言水平、扎实的专业功底、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出色的学习、思辨、创造、合作与领导能力的国际型、通识型优秀人才。现有教师88人,在校学生1000多人。

学院设有大学外语教学部、英语专业教研室、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日语专业教研室、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研究生公共外语教研室、外籍教师教研室等教学机构,以及矿业贸易与投资研究中心、华文教育研究中心、应用翻译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1个硕士点(矿业贸易与投资)、4个本科专业(英语、国际经与贸易、日语和汉语国际教育,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日语专业在部分省市进入一本招生)和1个经济与贸易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院同时承担了全校研究生、本科生的公共外语教学任务。

学院十分重视教学工作。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较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和科研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80%以上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学院每年聘请多名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的外籍教师来院任教。学院各类教学设施完备,建有“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同声传译实验室”、“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VOD视频点播系统”、“TMT(教我做贸易)”、“英语在线”等学习设施和学习资源。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学院每年都派出各专业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还邀请了汪榕培、黄国文、柴明熲、刘建达、唐宜红、刘迪麟等知名专家、教授到院讲学或指导专业和学科建设。此外,每年还选派多名师生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进行国际交流与学习。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不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近几年来,共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人文社科课题或省级教改课题70多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

学院特别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组织开展“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全国英语口译大赛、江西省翻译大赛、外文歌曲大赛、英语辩论赛、日语话剧大赛等各类外语活动或比赛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学院和学校赢得了荣誉。此外,学院学子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养成了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自觉行为和奉献精神。在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中国钨业百年庆典、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中国·江西(赣州)稀土钨产业推进会、国际稀土大会等活动中,我院师生出色地完成了会议翻译、联络陪同翻译等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学院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不断拼搏、积极进取,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全面的素质能力很快地融入社会,为我国有色冶金行业和社会经济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多年来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同时,每年都有许多优秀学子进入国内外著名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学院将继续秉承江西理工大学“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型、通识型优秀人才,为江西在中部的率先崛起、为我国的有色行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欢迎广大学子报考我院!

理学院简介

一、学院介绍

理学院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是理学系,现有数学信息、物理电子、体育3个系,下设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社会体育、信息与计算科学4个专业教研室,公共数学、大学物理、公共体育3个基础课教研室及医学与信息工程研究所,已建成大学物理实验、理学实验中心、体育实验中心3个基础实验室,其中大学物理实验室是省级实验示范中心。此外,还建有计算科学、智能计算与网络、人工智能、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体育康复6个专业实验室。目前开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5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学、物理是校级重点学科,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凝聚态物理2个硕士点,在校学生1000余人。

二、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积极进取、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7人,教授9人、副教授29人,硕士生导师14人,目前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另有在读博士4人,教师中硕士学位以上的达80%。现有“赣鄱555”人才1人,“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模范教师1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宝钢优秀教师3人。近5年,主持国家级课题17项,省级课题4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达685万;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高档次论文(SCI、EI检索)60余篇;由我院教师主持完成的“耦合混沌同步动力学机理及其在安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和“基于嵌入式IP核的图像传感系统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分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还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成果奖1项;学院的科研实力稳步提高。

三、人才培养

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夯实基础、因材施教,按专业分类、学生分层次进行立体化建设,朝“精而强、特而优”方向发展。第一、以专业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学院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已建成18个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学院还以创新实验班为平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四,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各类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累计获全国一等奖13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成绩连续四年稳居江西省前茅、中国智能机器人竞赛、健美操比赛等获得全国一等奖共计30余项,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优势,进一步提高了就业质量,近3年学生就业率达90%左右,学生考研录取率逐年提高,其中不乏考取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名校。

南昌校区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坐落在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的江西省南昌市,自然环境优美,山环水绕,风光绮丽,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校园占地面积近4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是南昌市“园林化单位”。办学条件优越,教学楼、实验楼、计算中心、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等教学设施齐全,学生宿舍、食堂、医务所及综合服务区基础设施完备。

南昌校区是江西理工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西理工大学在省会南昌办学的重要窗口。校区以“加强内涵建设,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培养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完善办学条件,促进和谐发展”为发展目标,在专业设置、教学组织、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等方面着眼全局和未来。

南昌校区现有专任教师178人,其中正、副教授6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31人,拥有一批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江西省骨干教师。校区依托省会办学优势,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专业建设,形成与校本部互有特色的专业布局。南昌校区目前设有建筑与资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文理系5个系,开办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联网工程、风景园林、软件工程等18个二本专业(方向),学生完成学业后,按照江西理工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符合毕业条件的颁发江西理工大学本科学历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学士学位证书。校区还开办有冶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两个特色专科专业,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酒店管理、会计电算化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四个专科专业人才培养项目。目前有在校生5000余人。

南昌校区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推进教学改革,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教学水平和质量有了稳步提高。坚持“软件+背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质量与特色的打造,开办了用友会计信息化、中兴ICT、中软移动互联实验班。

南昌校区高度重视学生实验动手与工程实训能力的培养,目前拥有专业实验室46个,总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建有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授权的“NIT计算机应用技术考试培训基地”,并在上海杰普、中兴通讯、中软国际、用友软件、广州东信达、江西博微、江西微软等多家大型软件公司和IT培训机构建有校外实习基地,为校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通过考证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意识,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校区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已与全国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培养和就业合作基地,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前茅。为奖励资助学生学习,校区每年评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宝钢奖学金”、“灏天华粤奖学金”、“赣华奖学金”等多项奖助学金。

今天的南昌校区,革故鼎新,勇于开拓,全体教职员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校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才质量稳步提高。南昌校区必将以崭新的面貌为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传承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检验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铜冶炼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钨、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高校离子型稀土高效开发与应用高水平实验室

●江西省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高校智能计算与网络测控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和省高校人文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省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矿冶机电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省有色金属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钨与稀土工程研究中心(我校是第一合作建设单位。该工程研究中心是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   

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冶金工程     ●自动化

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冶金工程     ●自动化           ●矿物加工工程

国家管理专业

●采矿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冶金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国家特色专业

●采矿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冶金工程

省高校特色专业

●矿物加工工程    ●安全工程            ●测绘工程        ●工程管理

●土木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稀土工程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江西省高水平学科

●矿业工程        ●冶金工程

江西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测绘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西省示范性硕士点(一级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

江西省品牌专业

●采矿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测绘工程           ●冶金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工程管理             ●环境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            ●安全工程              ●法学

●自动化             ●会计学                    ●工业设计             ●无机非金属材料

可授予的学位

 硕士点(一级学科)

●矿业工程                     ●冶金工程              ●机械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硕士点(未获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二级学科)

●工程力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凝聚态物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流体机械及工程

工程硕士领域

●机械工程                     ●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                  ●控制工程

●建筑与土木工程          ●测绘工程                   ●化学工程                  ●矿业工程

●安全工程                     ●环境工程                   ●项目管理                  ●物流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技术       ●工业工程   

师资力量

学校建立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达60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部级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0余人;正副教授6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270人,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的12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古德生、肖纪美、周尧和、邱定蕃等一批院士和1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学生人数

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各类在校生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