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院校报考指南
志愿头条 2018-04-10 10:03:25
正是因为“师范”二字古已有之、“声名在外”,从而使不少如今已经转型成综合型大学的师范高校仍然面临误会不断的尴尬境地。实际上,现在很多师范类高校已经实现了由单一的师范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型,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北京师范大学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只有14个招师范生,其他是非师范生。
从师范本科生占比来看,目前我国2所属于“985”的师范大学和6所属于“211”的师范大学中,除东北师范大学师范生占比达到本科毕业生人数的57.87%,其他几所均不到50%。
此外,师范类高校也并不只有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汉语言文学、地理学、物理学等与教育教学直接相关的优势学科,不少师范大学不仅设置了工学、医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而且在这些学科上同样表现突出。
既然并不是读师范就必须要做老师,那么这些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去向到底如何?从就业率来看,师范大学的就业率一直维持在很高水平。从就业去向来看,总体而言,教育类行业仍然是占比最多的毕业生行业去向,普遍维持在60%左右。不过在师范类大学中,受学校的综合化程度以及学校特色的影响,有的师范类学校在其他行业中也输入了不少毕业生。
虽说师范大学的就业去向是多样的,读师范并不一定就要从事教育行业,但是师范大学在教育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和特色仍然是最为显著的,这也是为什么超过半数的师范大学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的原因。
首先,之所以有部分同学不甘不愿最终却还是选择了师范大学,其中有部分原因正是因为免费师范生政策。根据该政策规定,免费师范生在提前批次录取,师范生四年在校学习期间免缴学费、住宿费,领取生活费补助(4000/年);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除了6所部属师范大学外,有些省也会招收免费师范生,但不是每个省都有。
其次,虽然正如前文所说,很多师范大学已经转向了综合型大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彻底丢掉了师范的底子。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作为师范大学的“老三门”,成为了师范大学相较于非师范大学,在课程设置上的一大特色。例如同样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大学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不过是比非师范大学的同学多学了三门课程,但在考取教师资格证时却是等于上了加速道,无需花大量时间备考。
最后,尽管并不是读师范就一定要成为老师,但若是希望成为一名老师,师范大学永远是最好的“园丁生产基地”。
除了前文提到的,师范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会带有师范特色,这些学校在校园文化上也是致力于培养“堪为人师而模范之”的人才——比方说“早操制度”、“周末晚点名”等,这些在师范类院校里鼎鼎有名的校园管理制度,先不论它是否合理,这些规定确实能在无形中有利于学生规范的养成,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师范大学的学生在毕业时往往能够“天然”具备教师素质。同时,社会上对于师范的误解反倒也成为了师范大学毕业生应聘教师的优势,可以说“师范”二字成为了除“医科”之外第二个专属于某一职业的大学金字招牌。最后,在毕业招聘时,师范类学校也自然会吸引更多的教育机构及教育类企业的入驻。
那么,想要填报师范类院校的同学要注意哪些报考技巧呢?
1.选校需要“量体裁衣”。无论是考前填志愿还是知分填报志愿,都要结合自己的高考成绩,自己的志趣、爱好和理想,选定自己所要填报的目标学校,同时,还要研招收师范生的高校近年至少是近三年的录取情况,如这些学校录取的最低分比当年省控线高出多少分,录取 的平均分高出省控线多少分,根据这些综合因素,并进行多方的判断和分析。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学长帮你填志愿,各大院校的历年分数线都能轻松获取哟,同时我们的志愿预测系统还能为您制定满分志愿。
2.适当保持志愿梯度。以江苏为例,尽管高考志愿填报实行平行志愿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填报志愿的风险,但从录取时计算机检索的程序来看,A志愿是最重要的。因为计算机首先检索A志愿是否符合,符合的即可投 档,不符合的再检索B志愿。所以,A、B、C三个平行志愿间应该有一定的梯度。
3.看清“师范”专业。在师范院校招生的专业中,可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个大类专业,在非师范院校中,还有部分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中的非师范专业与师资培养无关。在当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招生计划中,如是师范招生计划,在其专业名称后注明是“师范”,未注明的为非师范专业,这一点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
另外,学长在此提醒考生和家长,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身体条件受限的考生在报考师范专业时应该谨慎。如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能录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等专业,嗅觉迟钝、口吃、步态异常、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的不宜就读教育学类专业等。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学长帮你填志愿,回复“1”,领取《200所高校就读体验+高中全科知识清单》,添加学长微信:xuezhangbb123,邀你进《2018高考志愿交流群》,各大学专业学长学姐为你解答生涯规划和志愿填报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