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介绍

东方语言学院

东方语言学院设有三个系即俄语系、日语系、朝鲜语系。设置三个专业,五个方向:俄语(经贸、翻译方向)、日语(商务、翻译方向)、朝鲜语(商务方向),现有一个教育部俄罗斯中心,一个省级经贸俄语人才培养建设基地,一门省级精品课,一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一个校级教学团队,三门校级精品课。我院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设备完善。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在读博士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达90%。常年聘请俄罗斯专家4人、日本专家2人、韩国专家2人担任本科教学工作。在校学生人数1063名。

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与国际化的外语人才,学院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的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都选派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赴俄罗斯、韩国友好学校攻读本科、硕士学位或开展短期夏令营活动。

 近年来,学生的就业形势良好,大部分毕业生在国内外企业、公司、学校、机关等单位工作,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省内外的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设有现代教育技术领域教育硕士学位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并承担全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人,本科生470人;教职工43人,其中副高职及以上职称教师25人,博士及在读博士7人,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拥有10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1200余平方米,各类设备1600多台套。学院围绕“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夯实基础、模块培养、特色方向、基地实训、强化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培养方式,突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等多项比赛,近5年获省级以上奖励的学生达百余人次。毕业生主要从事通信、计算机、软件开发等工作,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一直位于学校前列。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由化学系、应用化学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和新型功能材料研究所等三个科研所组成。设置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学专业于1979年开始招生,经过30多年的办学,现有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教育和生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学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教职工4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高级实验师5人;博士15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7人;硕士生导师12人;实验室面积4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940万元,馆藏图书丰富。学院现有省级重点专业一个,省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新秀1人,省级师德标兵2人。教学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大学生参加全国化工设计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全国化学专业教学素质大赛特等奖。近五年,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30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90篇被SCI、EI收录,著作8部,教材8部;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6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10项。现已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的教学和科研体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高等院校中唯一开展经管类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的单位。目前已拥有一个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横跨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分类,开设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方向、电子商务方向、会计学方向)、旅游管理(中外联合办学)、市场营销、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五个本科专业。

全院现有学生1701人,教职工 4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教师47%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1%以上,“双师型”教师占76%以上,学院聘请多名省内外著名的学者、政府专家、行业精英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在科研方面,我院强调创新与服务意识,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着力解决地区和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重大问题。2005年以来发表科研、教改论文200多篇,获得省厅级科研、教改立项40余项,地市级科研奖励30余项。k

学院以“面向市场,注重实践,保证质量,强化特色”为办学思路,实施以“宽口径、厚基础、大平台”为特征的通识教育,着力培养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复合型人才。学院建有经管实训中心,设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实训室、会计手工、物流硬件、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用友ERP、3D导游模拟实训等15个综合专业实训室,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藏书1万余册,常年订阅57种专业期刊,同时在京、沪、深等地建有多个教学实习基地。我院所设专业就业前景良好,毕业生以其“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是在原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基础上,新组建的一个新型的独立性、专门性、实体性学院。目前,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现设三个系,心理系、教育系、科学与教育技术教育系,共有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教育、教育技术、科学教育、学前教育六个专业。本院具有教育硕士十五个领域的专业学位授予权。2015年本院建成全国高校首家基础教育教材馆。现有教职人员44人,专任教师38人。教师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讲师15人。教育科学学院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有影响的职前教师培养基地及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基地。

历史与文化学院

历史与文化学院现拥有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和地理科学三个专业,下设渤海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世界史研究所和萨满文化研究所三个研究所,渤海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为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已建成牡丹江流域历史博物馆、地矿标本馆、地型地貌馆、地理科学综合实验室、文物修复室等五个馆室,牡丹江流域历史博物馆为省级科普基地。历史与文化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20名专任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65%;博士8人,硕士10人(含在读博士1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

历史学专业强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突出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教学与实践,多平台强化从师技能训练,夯实学生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基本功,培养学生从事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能力,截止2016年,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000多人,有200余人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重点院校的研究生;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设置了影视传媒与文化经纪两个方向,注重文化产业的经营与管理理念培养,强化学生从事文化产业管理实践能力训练,突出地方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的特色,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理科学专业2013年开始招生,学生多次参加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本着“博古通今,察远照近”的院训精神,历史与文化学院在从师素质培养、校企对接、产教融合上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始建于1972年,前身数学系。现有专任教师39人: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25人(在读博士5人)。

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学校特色专业。是学科教学(数学)教育硕士培养单位,牡丹江市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单位。现有省校精品课程7门,校教学团队1个。设有调和分析、应用数学研究所。

目前,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共计600余人。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学生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和创新动手能力强,近五年,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国家奖项20余项,省级奖项90余项,毕业生基本实现充分就业。

近年来,教师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厅局级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厅局级奖励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和EI检索40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20余部。承办国内外教研学术会议4次,在国内外产生良好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1年12月。前身政法学院原名政治教育系。1973年 3 月正式成立, 1974 年开始招生。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生两个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本学院本科生、硕士生的培养等教学科研培养任务。2006年,学院获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又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系,原理、概论、史纲和基础4个教研部,建有刘少奇研究、牡丹江红色文化研究和资本论方法研究3个研究所以及牡丹江革命纪念馆。

 为适应学校建设黑龙江省东南部高水平师范大学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严谨治学,强化精品意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教授8人,硕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与副研究员8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7%。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精品课3门,省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3名,校教学新秀1名,校级重点学科2个,牡丹江市优秀中青年专家1名。荣获黑龙江省高校优秀管理先进个人1人,马克思主义学院荣获省级优秀管理先进集体。省优秀教师1名,黑龙江省师德模范2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高教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人次,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学科、着眼专业,建设课程,服务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年均考取率为35%,涌现出了2003和20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两个全国优秀班集体,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10余人。多人考取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和吉林大学等著名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分布在祖国的各行各业,在厦门大学、北京外交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的近百人。地、市、县级教育领导岗位上担任领导干部的百余人,被评为国家、省级优秀教师的多人,为我国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法学院

法学院成立于2016年1月,前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法学专业。1996年开始招收经济法专科,2005年法学专业专升本开始招生,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唯一的法学院,法学本科专业设有法学基础理论、应用法学、国际法和教学实践部4个教学研究部。现有教职工21人,其中教授3人,硕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6人,持有司法职业资格证书的6人;硕士学位以上占专任教师的94%;拥有省级精品课“法学概论”和校级精品课“刑法”。建有模拟法庭和法律速录室2个实训实验室,拥有各级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14个教学实践基地,建有“牡丹江市法律援助工作站”和“牡丹江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2个科研和实务平台。

为适应学校建设黑龙江省东南部高水平师范大学的需要,法学院秉承“奉法、为公、格物、行善”的院训,开拓学科、发展专业,培育课程,服务社会,法学专业学生司法职业资格考取率、研究生考取率和公务员考取率逐年提高,涌现出了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10余人,法学专业学生于2015年荣获黑龙江省法学专业学生辩论赛三等奖。毕业生分布在各地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派出所和律师事务所等领域,为我国蓬勃发展的法律职业者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前身是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系,1994年开始招收美术教育专业学生,2011年成立美术与设计学院,现有在校生1528人,专业教师6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7人。设有美术学、绘画、动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六个专业。现有教育学美术领域专业硕士授权点。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学实验设施较为完善,目前已建成油画工作室、纤维工作室、版画工作室、黑白摄影暗房、数码影像工作室、漆画工作室、陶艺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电脑雕刻工作室等现代化的实训场所。

美术与设计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重点,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基础厚、技能强、口径宽、创意新”的专业特色,着力培养基础功力实、专业知识宽、创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经过五十余年的建设,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林和制药工程四个本科专业,七个专业方向,具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动物学、植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六个学科方向,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

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8人,博士13人,硕士35人。实验室房舍面积4699m2,设备总价值1500余万元,设有生物显微技术、分析测试、生物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四部分组成的综合实验研究平台。拥有北方药食生物工程技术省级研发中心、食用菌技术研发中心、非木质林下产品省级重点实验室、农林鼠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拥有一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承担省科技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奖、林业部科技进步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和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风优良,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考研比例逐年上升,2016届毕业生有132人考取中科院、哈工大、东北大学等985、211高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为98.5%。

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始建于1975年,1977年建立体育系,2009年末更名为体育科学学院。建院(系)40多年来,经过几代师院体育人的不懈努力,为体育教育事业培养了8000余名本、专科学生、进修生、函授生及硕士研究生,受到省内外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好评。现有本科在校生471人,研究生79人。

体育学院下设两系一部分别为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和大学生公共体育部;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和体育教育训练学和学科教学(体育)两个硕士点。

学院设有运动解剖学等7个实验室;拥有标准的塑胶田径场、室外篮球、足球、排球、网球场等;有容纳1600人的综合馆;50米标准游泳馆;1000平方米体操馆;600平方米乒乓球馆;300平方米健美操室;400平方米健身健美中心等场馆。教职员工73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教授16人,副教授17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2人。

多年来,体育科学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学科、专业、课程、实验室、师资队伍、教材、基地建设等方面成果丰硕。先后发表论文100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70多部,获省部级奖励3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立项40余项。2005年,在全校率先获得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是黑龙江省会以外高校唯一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4年获批学科教学专业硕士授予点。

体育科学学院坚持“内涵建设、提高质量、跨越升级”的发展思路,凝练办学特色,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实施“教学、科研、训练”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注重能力培养,培育高素质的应用型体育人才。推进“专业+用人单位+项目”的校企合作,实习就业一体化,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文学院

文学院创建于1971年,前身为中文系,2009年11月更名为文学院。

文学院致力于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重视人才培养。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5个专业。2006年文艺学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正式招生。2011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并成为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拥有黑龙江省语言文字馆、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拥有5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现有本科学生1371人,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6人,博士27人、在读博士9人。省校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

重视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2013年成立“乃寅写作班”,已有8名学生出版8部长篇小说,7名学生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拥有15年历史的“香雪海”话剧社成为精品社团。紧紧围绕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开展的第二课堂和团学活动如:普通话大赛、主持人大赛、青春讲台、专业知识辩论赛、汉字书写大赛、DV大赛、中华经典诵读、新闻摄影大赛、秘书学“爱领袖”社团职业大赛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团学工作在文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努力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历史及社会责任感,积极为教学及学生提供服务。努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西方语言学院

西方语言学院创建于1993年,前身由英语师范教研部、英语非师范教研部、英法双语教研部及大学外语教研部组成,承担英语专业及全校大学外语教学工作,同时培养学科教学(英语)、英语翻译硕士(口译、笔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师范、英法双语、国际事务(英语非师范)各具特色,培养了大量优秀英语人才。英语专业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黑龙江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是黑龙江省外语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有黑龙江省教学名师2名,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黑龙江省精品课2门,黑龙江省教学团队1个。

西方语言学院拥有一支年轻、创新、向上的教师队伍,教师73名,多名教师具有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培训或研修经历。45岁以下教师硕博率100%,教师多次获得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政府特殊津贴、省级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主持10多项国家基金、省部级教改及科研项目,多次获得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及科研奖励。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2016年成功承办“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并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并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获得国家二等奖;在历年“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多项国家级奖励;英语专业四级通过率达到80%;每年有20%以上毕业生成功考入国内知名学府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生因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学院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基地”、“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以及“暑期赴美带薪实习基地”等,学生有大量去北京、美国等地实习实践及去英语国家及韩国日本留学深造的机会。

西方语言学院坚持“抓课程精品、强教学团队,以专业特色、建实验基地,以改革创新、促质量提升”的战略方针,树立“精课程、强队伍、活校内、联校外”的专业建设思想,实施“英语为本、模块培养、基地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突出“精品师范”的主题,贯彻“英语教师教育和英语非师教育并重”的理念,抓好模式创新、教学改革、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全面提高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努力把牡丹江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专业设置齐全、条件最为优越的一所音乐人才培养基地。在黑龙江省的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表演等领域成绩斐然。

音乐与舞蹈学院的前身是牡丹江师范学院艺术系,创建于1995年,2011年组建成立音乐与舞蹈学院。教育部音乐学专业课程试点单位;音乐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学院设立珠江·恺撒堡奖学金等项目。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三个专业及声乐表演、器乐表演、数字音乐三个专业方向,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26人。教学设备完善,其中琴房162间,音乐厅2座,器乐排练室1间,多媒体教室3间,舞蹈训练室4间,专业录音棚1个,25座电钢琴教室2间,电脑音乐教室2间,资料室1间,教学总面积约7800平方米。

音乐与舞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人、讲师23人、助教9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27人、在读硕士1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及科研课题52项;发表学术论文156篇;出版专著、教材17部;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教师、学生获得各类专业比赛奖124项。音乐与舞蹈学院以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优越的办学环境、较强的办学实力吸引了国内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此讲学、授课,聘请中央音乐学院郭卫国教授、厦门大学李未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毕宝仪教授、天津音乐学院王盼博士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为我院客座教授。

音乐与舞蹈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坚持以理论为基础,突出音乐实践训练。形成了以 “舞台、讲台”为核心的、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以“渤海文化艺术团”为实践平台,为校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和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该团已成为活跃在牡丹江地区文艺舞台的一支重要力量。

应用英语学院

  应用英语学院设有商务英语系、翻译系、实践教学部、MTI教学部四个系部和一个语言实验中心,开设商务英语、翻译两个本科专业,建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精良的师资队伍。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21人,博士(含在读)6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9人,14名教师具有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等英语国家著名高校学习培训的经历。近三年以来,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30项,获得省市级科研奖励6项,出版专著、译著23部,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应用英语学院实施 “英语专业+应用拓展+跨文化交际+创新+综合人文素质”的“五位一体”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优秀应用型高级人才,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物理系,几经调整后,于2015年12月重新组建为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现设有物理系、电子信息系、电气信息自动化系和大学物理教学部四个系部,物理学、电子信息和电气信息自动化3个本科专业和材料物理学1个专业方向。拥有物理学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物理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和2门校级精品课程。拥有物理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教育硕士(物理教学)专业学位授权点。超硬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为黑龙江省硬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近年来在金刚石制备、氮化硼复合片与复合片工具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现有专任教师37人,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其中具有硕博学位的占84%,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近五年在SCI、EI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面上项目3项,获牡丹江市科学技术奖2项,获发明专利1项。近年来,学生考研率逐年提高,特别是考取吉林大学、东北师大、哈尔滨工程大学等985、211学校的比重不断加大。学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国家电网、南方大型电子和通信企业、中小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导向,致力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通过考研培训、专业竞赛、专业资格考试、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并力争在产教融合、转型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重点实验室
暂无
重点学科
暂无
可授予的学位
暂无
师资力量
暂无
学生人数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