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本科类)
社会工作专业具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核心、以获博士学位教师为主体、以海外留学回国人员为新生力量的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科结构和文化背景配置合理。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有专任共13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者5人,副高职称者4人,中级职称者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有留学或访学经历者12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6人,1人曾被国外著名大学聘为专职教授,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近三年来,先后有12人次分别获得北京市、国家教委、国家民委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等不同级别的教学、科研奖项。
      本专业紧密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和中国当代社会建设需求,培养树立公共服务精神和社会工作伦理价值,具备扎实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熟练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和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技能,具备从事专业社会工作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能在民政、卫生、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以及其它社会福利机构或公益团体,从事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社会项目评估与社会保障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中高级专业人才。
      通过四年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可出国留学或在国内重点高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也可在民政与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工会与妇联等社会团体、科研院校与基金会等公益机构、街道与社区等基层组织、市场调查与咨询企业以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福利与社会行政管理、社会救济与慈善捐助服务、社会政策规划与评估、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项目干预与评估、心理咨询与辅导、数据分析与管理咨询等工作。
      本学科从以社会调查和社会工作实务为主要方法和手段的学科特点出发,立足民族院校的自身责任和优势,确立了以社会工作实务带动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新的理念,树立了努力建设培养我国应用型、复合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摇篮的人才培养思路,在社会工作,特别是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社会工作教学科研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民族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一般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而且还需要了解党和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需要掌握民族和宗教知识,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协调能力。本学科有教育部设立的《民族社会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形成了以参与式研究型教学模式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本专业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与相关政府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建立了广泛的合作机制,在全国各地尤其是民族地区建立了规范化管理的社会工作实践和实习基地,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扎实实务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建立有效基础。
      社会工作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学导论、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区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软件与应用(SPSS)、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