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介绍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加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你将站在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院长寄语

世界是平的,中国对全球化的人才充满了期待。50多年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培养的人才一直活跃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最前沿。我们对学生负有的使命是,充分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和资源,教会他们实现其人生理想所需要的知识、专业技能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其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栋梁。

欢迎你加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这里,你会遇到无数良师益友;在这里,你的智慧将得到启迪,你的理想将尽情放飞。这里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这里是你全球发展起步的地方。

 

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学楼11

咨询电话:010-64493301  64493302   64493093

学院传真:010-64493042

学院网址:http://site.uibe.edu.cn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是一所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的学院,1954年,我校以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贸易专业为基础,吸收北大、清华等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国际贸易师资,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际贸易学科点,并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形成了早期的国际贸易学科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学院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务实创新,不仅在传统的国际贸易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中保持着国内领先的地位,而且在经济学、金融学、运输经济与物流管理等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也颇受社会和学术界的瞩目。近年来,在教育部和专业评估机构全国重点学科评比中,学院的国际贸易学学科点均被评为全国应用经济学领域的第一名。目前,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正在全面开展“211工程”建设。

办学思想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将一如既往,根据变化的形势,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学术和事业上的指导。多年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坚持大学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创造知识的场所的办学方针,致力于学术水平的提高,鼓励新的学术思想,培养学生的专业化素质、全球视野和创造力,并为此创造良好的环境。我院的办学思想就是为中国未来的学者、经济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事业成功的跳板,使学生在不断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涉外经济贸易活动中,担负起领导者的责任。多年来学院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活跃在世界各地、各大行业。

学科建设

   学院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变化,以教学和科研建设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巩固教学建设的成果,按照国际标准,重点建设国际贸易学科,努力使该学科在原创性研究和教学上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利用先进学科的示范和学科链效应,带动其他学科,如经济学、金融学、运输与物流、数量经济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我院确定了金融学、运输与物流专业的学术水平要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的目标。近年来,我院不断推动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效果日益明显,先后在国外出版多本(英文)研讨会论文集和著作,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数量日益增多。2003年以来,学院在匿名评审的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计60余篇,其中23篇被SSCI收录,位于国内同类院校前列。      

师资队伍

   近年来,学院优化师资结构,强化激励机制,促进了教师学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的迅速成长,同时,引进了国际贸易学、金融学、物流管理和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海内外专业人才。目前,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拥有一套完整先进的本科、硕士、博士课程体系,一支有60余名正副教授,52名博士(其中海外归来博士17名)组成的高水准、高学历的师资队伍,具有明确的学术目标,先进的科研教学手段以及广泛的国际联系。学院近90%的教师有国外进修、攻读学位、教学和科研的经历。此外,从海内外其他高校、科研单位和实务部门聘请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和主讲教师,充实我院的师资队伍,是我院教学工作的一大特色。

国际合作

   1 广泛的学术交流。近年来,共有百余名国外学者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主要创始人费尔普斯以及著名跨国公司专家邓宁和巴克利等。

2 主办国际研讨会。我院同国外大学合作,主办了第一届、第三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球贸易与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协办了第二届、第六届至第十届。另外每年还主办多场小型国际研讨会。

3 在我院攻读学位的留学生占全国总规模的2%。在国内率先招收全英语培养的硕士学位的留学生。

4 博士生录取免试制度,但取得博士学位之前须在公认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SCI英文学术论文。

5 科研成果日益国际化。近年来,我院先后在国外出版多本(英文)研讨会论文集和著作,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数量日益增多。

6 我院正式成为联合国贸发会议虚拟学院的成员,意味着我院的教学科研活动正式进入联合国贸发会议体系。根据加入条件,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20多位教师也成为虚拟学院的教师。

7 发展学生跨国实习基地。部分学生呈规模地赴美国佛罗里达迪斯尼乐园从事四个月的工作实习,研修现代服务业。

8 我院目前还与欧美多个国家的院校开展了本、硕生合作办学项目。

培养目标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与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强调学生在一般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上的严格训练,并为学生提供了范围广泛的课程和较为灵活的专业、专业方向和课程选择。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拥有国内同类专业中最先进、灵活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力求使学生知识面宽,专业基础扎实;学生将获取运用现代分析手段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工作。拥有全球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正是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毕业生的独特优势所在。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本科课程设置上,力求实现以下目标:

1  使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除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外,学生还需具备较强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有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于政治、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有较深刻的了解。

2   开发培养学生的分析力,创造力和决策能力。

3   使学生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

4  将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英语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辅修/子专业辅修/选修课,努力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条件。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之后,将具备进入多个专业领域进行学习的能力。

5 学生在完成本专业所要求的课程后,为使其专业技能多样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挑战,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未来的志向和兴趣,有系统地辅(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

6 学生入学的前两年,主要从事基础课和英语的学习,专业课程只占较低的比重,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取后两年大学学习所需的基本技能。学生进入高年级后,根据自己未来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兴趣,在一定范围内,较为自由的选择课程。

课程设置

 

 

 

 

 

 

 

 

 


专业介绍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拥有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本科目前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经济学专业(荣誉学士实验班)、经济学专业(运输经济与物流方向)、经济学专业(国际税务方向)等主干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专业是与对外经贸大学有同样悠久历史的最具竞争力的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贸易及国际化经营管理活动、相关政策研究所需的基本技能。为迎接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学生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的外语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能联系实际,精通国际贸易经营中的操作技巧。为此,学生通过听课、课堂讨论、参加研讨会及实践活动、考试、撰写论文、利用图书馆和现代化信息传播技术等多种途径来获取这些技能。主要课程: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电子商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营销学、国际商法、宏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金融学专业:源自1956年创立的国际金融专业,是传统优势与现代金融技能相结合的强势专业,培养适应全球金融一体化的金融专业人才,使学生掌握具备扎实的外语、计算机、数量方法、经济学及财会学基础,熟练掌握金融市场业务、银行管理和投资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迎接不断变化和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的挑战。主要课程:国际金融、财务会计、投资分析、商业银行管理、金融衍生市场、金融时间序列模型、公司金融战略、宏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经济学专业(荣誉学士实验班):荣誉学士学位制度(Honors Program)是发达国家本科教育中一种比较成熟的培养优秀人才的学位教育制度。借鉴国际成熟先进的荣誉学士学位制度,总结国内高校的成功经验及不足,根据我院师资队伍所提供的基础条件,设立经济学荣誉学士学位实验班制度。

本专业构建并运用适合我国经济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培养新一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型的经济学专门人才。该制度单独编班,通过难度较高的课程训练,课上课下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学术活动,发掘学生的学术潜质,引领学生进入学术前沿,为学生今后在国内外继续攻读更高级学位以及创造性地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导论、中级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III、金融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规制与反垄断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

经济学专业(运输经济与物流方向):体现传统国际服务贸易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的专业,旨在培养国际运输与现代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使学生掌握国际运输的基本理论框架、操作技能和先进物流系统管理技术,获取从事物流运输、物流产业经营和大型企业集团物流规划的专门技能。主要课程:运输经济学、国际运输与物流管理、国际海上运输、国际陆空运输、海上保险、采购学原理、仓储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宏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经济学专业(国际税务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既通晓国内外财经理论及相关税务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税务高级人才的需要,专业理论和业务素质兼备,胜任在涉外税务、海关、税务代理、企业财务等部门工作,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层次、复合型税务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财政学、税收学、公共经济学、税收经济学、税收制度与政策、中国税制、税收筹划、税务管理、税务检查、避税与反避税、国际税收、财务管理、税务会计、税收法律等。

学生活动

学院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学生们积极参加全国和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文体活动,并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如1999级学生和2000级学生获得“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北京市一等奖和二等奖;2002级学生获得“天玑小新”全国英语竞赛第一名和北京高校“明礼铭志”礼仪演讲比赛第一名;2003级学生参加燕山大学经济管理论坛年会并取得优异成绩;2004级学生英文话剧《青春禁忌游戏》获得北京五校英文戏剧大赛第一名等。另外,我院多名学生连年获得“北京大学生(非数学专业)数学竞赛”一等奖。我院在2000-2004年校田径运动会多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女篮球队多次蝉联校篮球联赛冠军。学院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人数逐年增加。2006年,学院学生代表队荣获第二届校园风采大赛团体一等奖;一年一度举行的“经贸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学界大师齐聚,与学生互动交流,已成为学院学生活动的品牌。2007年,我院学生辩论队在有北大、清华、人大等八所首都高校经济学院参加的辩论赛中荣获冠军。

就业去向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关心并协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本科毕业生除攻读硕士学位和出国留学外,大部分会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外贸、外企公司、金融机构、考研出国、高新技术产业和涉外机关事业单位。一部分学生还进入了壳牌石油、通用电气、汇丰银行、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跨国公司。

近几年毕业生工作去向

去向

年份

外贸公司

外企公司

各大银行

高新技术产业

考研出国

机关、事业单位

2003

22%

24%

18%

5%

25%

6%

2004

28%

25%

11%

5%

26%

5%

2005

25%

20%

12%

7%

31%

5%

2006

20%

27%

16%

4%

26%

7%

2007

18%

26%

20%

8%

22%

6%

 

 

金融学院

国际化新一代银行家的摇篮

院长寄语

    欢迎加入金融学院,聆听名家名师的真知灼见,分享业界专家的成功经验,领略金融学科的博大精深,探究科学前沿,跟踪现实发展,记录时代脉搏,规划人生蓝图,与中国经济一起成长!

让我们携手惠园,刻苦、勤奋、创新、进取,成长为国际化的新一代金融家!为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学楼9

咨询电话:010-64495068  64495052

学院传真:010-64495059

学院网址:http://www.uibesbf.com

 

学院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专业化程度高,国际化程度高,与业界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正在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金融教育和研究平台的目标迈进。目前,学院共设金融学、金融工程学和投资学三个专业,拥有金融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来华本科、硕士留学生共计达120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年龄、学缘、专业结构合理,以资深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高层次、高素质、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学院教职工58人,其中专业教师47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3人,教授10人,担任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比率约占62%;博士比率达到55%以上,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等市级以上称号的教师10余人。学院还聘请刘鸿儒、Ronald McKinnon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我院的客座教授。

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培养经济名家,造就金融英才;创造金融新知,促进经济发展;传播优秀文化,推进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现代化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水平,为发展中的中国金融事业培养大批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设置

金融学专业

金融学院金融学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在金融实务和学术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强的比较优势。金融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具有较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广阔国际视野,综合素质精良,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金融专业人才。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银行管理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金融工程学基础、财政学、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银行风险管理、投资银行学概论、国际信贷与国际结算、金融衍生工具等,另有20门左右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

经过师生多年的共同努力,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近3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机构等;政府和企业的财务部门。部分同学经过深造后,在高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或者进入了政府经济预测部门和管理部门。

金融工程专业

金融工程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国际上出现的一门新兴的金融学科,主要研究创新型金融产品的设计、定价、开发与实施,以及创造性解决金融问题的技术方法。其内容涉及到金融学、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以及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本专业的特色在于综合应用各种定量技术方法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仿真模拟等,培养具备扎实的金融经济理论,具有深厚的数理基础,熟练掌握金融工程技术,并能够从事金融产品的开发、定价及风险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工程学、金融经济学、公司理财、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金融风险定量分析、金融工程应用分析、固定收益证券分析、证券投资学、金融计量、金融计算、应用随机过程、运筹学、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等,另有20门左右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

目前该专业形成了较科学和有特色的培养方案,课程的结构和内容适合金融研究和金融实践发展的需要,突出金融数量方法的学习以及对于金融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的培养,金融工程系具有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都比较合理的教师团队,全部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博士后出站三人,有四人具有国外留学或国外访问学者背景,其中六人具有数学、统计学的研究生学习背景。同时,学校拥有金融工程实验室,可以提供较好的国内外经济金融数据库和金融分析软件,并建立了金融工程教学实习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投资学专业

投资学专业作为我院新办专业,旨在培养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化,尤其是实业投资金融化背景下具备当代世界经济视野,了解中国金融市场,能够在投资银行、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商业银行、信托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和投资咨询大型公司企业等企业从事投资分析、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工作的高素质的投资专门人才。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管理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市场学、风险投资、投资项目评估、证券投资学、投资基金管理、投资银行概论、项目融资、投资项目管理、房地产投资等,另有20门左右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

投资学专业主要培养投资分析、策划、决策、评价的专业人才,投资过程的投融资及投资风险控制管理人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产业、行业与项目分析员,政府宏观投融资管理人才,高校与研究机构投资理论与实务研究人才,以及风险投资家、投资银行家、资本市场并购运作专家等高级人才。

学术研究

学院重视对金融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构建了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研究中心、金融产品与投资研究中心、国际金融战略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承担了国家社科、自然科学、教育部等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世界银行等组织的大量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在经济金融理论、金融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尤其这两年,在国内一流期刊和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加,一些成果产生了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经济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科研立项。2006年,学校首次颁发两个学生“科研成果奖”,均被我院本科生获得。在学院的关怀和指导下,我院学生的学术刊物《金融方舟》已经8期,每学期出版一期,收录了名师论坛和学生的专业论文等,发送到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充分展示出我院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名师的学术风采。

合作交流与实践教学

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国际交流活动,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国际间、国内校际间以及与有关研究单位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院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金融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互派教师、合作办学等活动,促进了学院与国际同行的相互了解,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化程度。

实习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学院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北京教学实习基地、西南教学实习基地、东南教学实习基地、中南教学实习基地和金融工程教学实验基地等五个实习基地和金融工程实验室,而且学院充分利用实习基地这个平台,在人才培训、专业咨询、课题研究等方面与合作单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

学生活动和就业情况

    我院十分重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金融文化节”秉承历史传统,传播金融文化,崇尚信用道德,敢于直面国际化挑战,规范金融业运作;送毕业生晚会从不间断,给一届届毕业生留下美好的回忆;各类的学术讲座,不胜枚举;各项体育活动,都有我院学子的风姿;知识竞赛、合唱比赛,都能充分调动起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我院非常重视对学生就业的指导,从学生入学便开始指导学生规划人生,早做准备,明确自己毕业后的去向,经过全院上下共同努力,我院每届毕业生都实现了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的工作目标。就业率和就业层次达到双高。按照北京市关于统计一次性就业办法的规定,就业率达90%以上(含就业、出国和考研人数),另有部分学生选择继续考研。

近几年毕业生工作去向

年份

银行等金融机构

外企公司

机关、事业单位

考研、出国等

其他

2003

44.55

6.93

2.97

25.74

19.81

2004

36.48

4.73

8.78

29.73

20.28

2005

36.92

25.38

4.06

24.37

9.27

2006

17.09

18.09

7.04

40.70

17.08

2007

31.91

19.68

4.78

26.06

17.57

 

国际商学院

国际化人才的基地,卓越企业家的摇篮

院长寄语

   对国际商学院学生的竞争优势,我曾用两个“不发愁”来形容:一是我们的毕业生不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发愁,二是我们的毕业生不为毕业以后挣不到钱而发愁。为什么敢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有优秀的生源,因为我们有熟悉工商管理教育的杰出师资队伍,因为国际商学院是个胸怀广阔、海纳百川而又温馨的大家庭。希望我们的学生人人都能够成为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商界精英。

 

 


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宁远楼8

咨询电话:010-64493501 010-64493412fax

学院网址:www.uibe.edu.cn→ 院系巡礼→ 国际商学院

 

学院简介和师资力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前身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05年正式更名),是国内最早(1983年)引进西方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管理学院,也是首家(1988年)获得美国同类大学MBA资格承认的中国商学院。学院(当时是国际企业管理系)在1982年成立伊始,就全面引进美国工商管理教育方式和西方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学科的教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创建了颇具特色、贯通中外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教育体系,取得了优异的教育成果。

国际商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教学质量和广泛的学术交流在国内外教育界和学术界享有盛誉,学院一贯秉承工商管理教育的国际化特色,注重工商管理各学科(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的系统化综合运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外语与专业并重,大量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课,旨在培养理论功底扎实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国际战略眼光、决策应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对此,学院积极与国外著名高校开展合作,开展中法兰斯“2+3”项目、ACCACGA、马里兰大学MBA项目等。历届毕业生广泛就职于国内外众多著名公司和咨询机构,从事管理、咨询、营销和财务等工作。

学院现设管理学系、会计学系、营销学系、数理与统计学系四个教学机构,设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留学生管理办公室三个行政机构,设EMBA教育中心、MBA教育中心、培训部三个培训机构,2003年建立“全球营销研究中心”,2004年成立“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中心”,20061月建立ERP实验室和沙盘模拟实验室。

在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之外,国际商学院还积极适应社会对专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需要,开办了一系列高级经理培训班、研修班,本着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原则,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的高级企业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

为适应学科发展要求,我院不断提升整体教学和科研质量。近几年,国际商学院重视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逐年加大优秀师资的引进力度,同时,学院制定相关的制度,鼓励在岗的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为教师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几年的努力,学院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梯队。学院现有教师72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4人,其中5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达到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学院通过多种途径安排教师出国进修、讲学等。现在绝大多数教师具有在国外大学讲学、进修的经历,相当一部分老师通过担任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独立董事或为企业提供相关管理咨询服务,增加了实践经验,丰富了教学内容,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特色更加突出。

学科优势和学术研究

学院现有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培养层次。研究生教育有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一个博士点和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与管理三个硕士点,招收企业管理、会计学和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MBAEMBA研究生。现有各类在读研究生共1000余名。本科教育开设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5个专业,在校本科生一千两百余名,留学生224名。

国际商学院重视相关学术领域的专门研究,近三年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个项目。除此之外,学院和商务部、教育部、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世界银行等机构也有一些横向合作课题。这些项目的研究不仅彰显了我院学科队伍的实力,更为提高教学水平,拓展学生视野创造了条件。

教学管理和精品课程

    学院办公室主要承担我院教务管理与服务工作。教学管理人员一方面把学校的办学方针、指导思想、教学任务和要求、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贯彻到教师和学生中去,另一方面要随时了解、掌握教学工作动态,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及时反映给学院及学校相关的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同时,院办还全面负责学生选课、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一流教材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商学院重视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结合我院现有办学条件和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的建设,逐年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投入和支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高水平的教学平台。林汉川教授主持的《中小企业管理》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张新民教授主持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张建平教授主持的《公司理财》、范黎波教授主持的《国际企业管理》、郝旭光教授主持的《微观经济学》、余恕莲教授主持的《管理会计》课程、傅慧芬教授主持的《营销学原理》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国际商学院自建院以来,发展和积累了与国际办学模式接轨所需的师资和课程体系,很多课程长期使用不断更新的英文原版影印教材,有效地培养了一大批深受跨国公司和外向型企业欢迎的毕业生,从而为本院建立了显著的国际化办学特色。

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学院设工商管理类专业,下设工商管理、会计学(含ACCACGA两个方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五个子专业。我院本科生入学时,大学一年级不分专业,大学二年级根据自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个人志愿,可在工商管理学科内自愿选择专业,ACCACGA方向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专业学习。

工商管理专业:本设立于1983年。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经联合国专家考察,本专业授予的硕士学位得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承认。经教育部批准,1993年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授予权,2001年获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MBA)授予权,2005年获企业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

工商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从事跨国企业运作管理及其他涉外经济活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始终秉承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确保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构建一个系统、全面、兼容、开放的管理知识体系——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法律及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知识;确保为渴求知识的年轻学子们提供一个由教授、专家、企业家和公共政策机构共同搭建、共享知识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具有价值领先性和学科前沿性的知识,了解和熟悉全球化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全部核心课程采用国际知名商学院英文原版教材,采用英语或双语教学。主要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国际企业管理、国际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国际营销学、国际金融、公司理财、财务会计、国际商法等。

工商管理专业(兰斯项目)(学制“23”中法管理学学士双学位):是对外经贸大学与法国兰斯管理学院共同培养的“23”双学位学生,旨在培养具备国际化管理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从事跨国企业运作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项目采用“2+3”的培养模式,其中第一、二学年在本校学习,课程设置主要是法语强化、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部分、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第三年至第五年在法国兰斯管理学院学习。其中,第三年主修法语和法国文化等基础课程,第四至五年为专业学习阶段,主要课程:国际经济学、国际营销、公司理财、国际金融、审计学、欧洲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商业伦理、信息技术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专业课程,其中在兰斯管理学院的第四学期(半年)参加企业实习。学生完成五年学习,达到了两校要求并获得相应学分后,将同时获得以下学位:兰斯管理学院的高级欧洲管理学学士学位,即CESEM(Diplôme d'Etudes Supérieures Européennes de Management);对外经贸大学毕业证书和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除交正常学费(本校两年)以外,该项目须另交项目费用,2008年该项目费用为85000元(不包括在法期间生活费用),兰斯项目只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2008年该项目只在北京市招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综合管理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在坚实、广博的管理教育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综合管理能力。既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理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很强的职业适应性。专业要求学生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惯例与规则,了解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中英文双语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及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应能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人员选聘、绩效考核与管理、薪酬设计等常用技术,具备较强的专业文献查阅能力和基本的科研素质。

专业核心课程均使用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财务会计、营销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培训与开发、工作分析与设计、绩效与薪酬管理等。

会计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务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务筹划等方面工作,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公司财务管理、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管理学原理、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

加入WTO后,我国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进一步培养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合格人才,培养具有国际专业资格的国际化会计、财务管理人才已成为会计学专业的突出特点。会计学专业与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开展ACCACGA项目(通过考试,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学生在入学后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个人志愿,自愿选择是否参加合作项目的学习。费用及具体相关内容访问以下网站www.acca-bj.comwww.cga-china.org

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资格的国际性会计、财务管理方向的高级专业人才。ACCA方向全面引入国际最新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核心课程14门。ACCA考试全部通过,学生获得ACCA全科合格证书,获得学士学位并具有两年工作经验后,可获得ACCA资格。优秀学生还可在大学三年级时申请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荣誉理学学士学位。

会计学专业—CGA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资格的国际性的会计、财务管理高级专业人才。CGA方向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特色,教学计划具有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特点,CGA核心课程14门,其中9门必修课程、5门选修课程。CGA考试全部通过,学生可获得CGA毕业证书,在获得学士学位并具有两年工作经验后,可获得CGA资格。

财务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会计、审计、财务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工作或从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等相关方面研究和实务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对政治、历史和文化等方面有较深刻的了解;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数量方法、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和会计学基础;熟悉我国财务管理、会计的有关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惯例与准则;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学原理、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学原理、管理会计、公司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以及财务工程概论等。

市场营销专业:旨在培养道德高尚、知识丰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技能,适合在各类企业从事营销及国际营销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掌握定性和定量决策的方法等),以帮助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国内与国际营销调研、策划和实施市场开拓项目的任务。

为培养国际营销人才,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中、英文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所开设的营销类课程都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学多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主要课程:营销学原理、营销管理、营销调研、全球营销原理、商务预测原理、分销策略、消费者心理与行为、企业间营销、销售与客户关系管理等。

办学特色和国际合作

    近年来,学院与哈佛商学院、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德国科隆大学、海尔集团以及国内其他兄弟院校的管理学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此外,学院还与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AUCPA(澳洲会计师公会)、C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摩托罗拉、西门子、爱立信、普华永道等国际著名跨国公司以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商务部等国内企事业单位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中法MBA项目 以培养高级企业管理干部、促进中法两国经贸合作为宗旨的高级培训机构,是受中法两国政府和学位委员会一致认可的长期教育合作项目。项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承办,提供全职和在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

    中法兰斯项目  为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丰富学生的学术生活,锻炼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根据两校交流协议,我校和法国兰斯管理学院自2004年起开展了管理学专业双学位项目。项目学制5年,采用“2+3”的培养模式,其中第一、二学年在本校学习,第三年至第五年在兰斯管理学院学习。在第三年主要课程为该国语言和概况等基础课程,第四至五年学习专业课程。参加项目的学生,在达到了两校要求并获得相应学分后,将获得兰斯管理学院的高级欧洲管理学学士学位(CESEM)、对外经贸大学毕业证书及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

中美EMBA项目  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创办的国际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项目,它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依托,融汇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和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各自的优势,培养高级工商管理硕士。

党团工作和学生活动

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学院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毕业生就业指导,团总支、学生会工作,奖学金、助学金评定,勤工助学和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审批,心理健康辅导咨询等工作。承担学生工作的老师有比较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多次参加国家、北京市和校内的相关辅导培训。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在各方面丰富多彩,在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七届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建国50周年庆典、首都庆祝学生军训20周年大阅兵等国内外影响重大的活动中表现突出、频频出彩,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和贸大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成绩突出,学生广泛就职于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麦肯锡、科尔尼、中金国际等国内外著名咨询机构,IBM、壳牌石油、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和外贸公司、民营科技企业,各大商业银行、金融保险机构以及包括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在内的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从事管理、咨询、营销和财务等工作。

学院学生工作和学生课外活动异彩纷呈。近年来,学院学生多次参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策略竞赛—欧莱雅全球在线商业策略竞赛,先后以东亚区冠军的资格晋级全球总决赛并取得了本科生组全球第二名以及本科生组全球总冠军;首次参加欧莱雅品牌风暴大赛,获得中国区第一名以及巴黎决赛权。学院组织的职业规划拓展行、名人面对面、新生节等系列活动,“北京高校主持人大赛”、阳光支部大比拼、年级干部高峰论坛等新颖活动不但给了同学们锻炼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更为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英语学院

走向世界的起点

院长寄语

亲爱的同学:

我谨代表英语学院的全体师生,热忱期待你的加入!

我院凭借科学、先进、完整的课程体系,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为你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服务,让你成为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广博的商务知识、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全球化视野的人才。机遇将垂青于整装待发的你,勤勉、热情和富有理想的你必将从这里迈向一个更高的起点。我们期待与你一同共创明天的辉煌!

 

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楼13

咨询电话:010-64492057   64492039

学院网址:sis.uibe.edu.cn

 

学院简介

   英语学院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历史最悠久、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院之一。英语专业设立于1951年学校成立之时,是我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为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专业。英语学院下设商务英语学系、翻译学系、语言文学系及通用英语学系。此外,还设有理论语言学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所、翻译研究所、英语国别文化研究所、商务英语研究所6个研究所。英语专业每年在校本科生有480人,每年招收英语研究生80人,研究生教育是1978年国家批准的第一批硕士点,已有30年的历史。目前,拥有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个硕士点,累计毕业研究生540多人。从2006年开始,我院每年招收来华留学生学习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目前学院来华留学生共有57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00余人,60%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9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90%的教师曾在国外留学或进修过。此外还常年聘有外国专家及外籍教师5名,国内外知名客座和兼职教授10多人。

五十多年来,英语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我院各专业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表现出众,英语专业四级、专业八级一直保持着95%以上的通过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年约有20%的学生考取英语、金融、法律、国贸、管理、新闻等专业或英美等国各大院校的研究生。

此外,学院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历年都名列前茅,大批毕业生在外交部、商务部、驻外使领馆、联合国等国家重要部门、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以及国有、合资等各大企业中担任重要职务,其语言技能和综合素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我院在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素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及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对学生品格及实际能力的培养。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加强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程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在国家外文局、中国日报社、北京市贸促会及北京海纳领域语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并已有近百名学生参加了实习。

学院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课外实习、自办刊物、英语文化节、校英文朗诵大赛、校英文演讲大赛、北京市英语短剧大赛、国际大型会议的翻译、英语竞赛中心、社区英语中心等,使他们有了施展个人才华的广阔空间。其中,我院选手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知识竞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英语演讲辩论和大中国区莎士比亚英文戏剧比赛中屡获佳绩。2006年还出色地完成为二十国财长会议的翻译和陪同工作,受到各国财长们的好评。

专业设置

    英语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英语经贸)和英语专业(传媒方向)。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国内高校中首家获准设立的新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掌握国际经济、管理和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善于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人才。主要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商务英语技能类课程,如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听说、商务翻译、金融英语阅读和商务英语写作;商务专业知识和实务类课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工商导论、管理学原理、营销学原理、国际商法知识、商业伦理学、国际经贸组织、国际商务环境、进出口实务、个人商务交际技能和创业与创新;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如传意学导论、英美文学导论、欧美文化、欧美戏剧鉴赏、英语公众演讲和跨文化交际导论。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重视理论联系实践,提倡案例教学,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交际能力、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商务英语课程是我校的特色精品课程,适应了培养高素质、外向型、既有商务运作知识,又有英语语言能力并且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性战略眼光的复合型、现代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

翻译专业(英语经贸):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口、笔译理论与技巧,能够熟练从事中英互译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翻译理论入门、商务翻译、交替口译、科技翻译、实用法律文书翻译和文学翻译等。该方向在研究生阶段又分为口译和笔译两个方向。

同声传译是翻译专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我院与欧盟委员会口译司合办的中欧高级译员培训中心是我国独家和欧盟签约培养高级翻译人才的机构,为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各类涉外企业和组织、在华外资公司、外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驻华使团培训高级口译人员,培养合格的国际会议与谈判译员,为进入世贸组织和即将举办奥运会的中国提供专业化翻译服务。

英语专业(传媒方向):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英语功底,良好的新闻传播素质,宽泛的知识结构和跨文化视野,较强的社会协调和人际沟通能力和较高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制作能力的英语新闻与传播人才。主要课程:新闻理论、英语新闻报道、公共演讲、说服学、新闻编辑、公共关系等。本专业方向与新华通讯社、中国日报等多家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毕业生可在大众传播行业,广告公关公司,政府机构以及大中型国有、民营、跨国公司等机构就业。

科研机构与成果

近年来,我院教师积极努力探索,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发表500多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译文249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20部,词典13部。近年来,英语学院先后获得了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2项商务部项目、5项北京市项目,《高级商务英语听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商务英语阅读》等3门获北京市精品课程,出版了精品教材5部,语言学、文学、翻译、跨文化研究专著20部,教材、译著和辞书60多部,在A&HCISSCI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篇,科研经费达百万元。

对外交流

英语学院一直重视对外合作和交流,近年来,不断扩大国际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和联系,并创办了中欧高级译员培训中心等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培训机构,还招收了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也门、印尼等国家的留学生攻读英语本科和硕士学位。同时,英语学院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外大学的知名教授到我院讲学,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与国际研讨会。

学生特色与就业情况

    在英语学院党总支的悉心领导下,在团总支、学生会的组织下,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活动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目标。

主要活动有:

1  举办一年一度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文化节--校英文朗诵大赛、校英文辩论大赛、校英文歌手大赛、校英语学术讲座系列活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文戏剧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以增强广大同学的英语学习动力和兴趣;

2 “社区英语中心”的创办开创了首都高校之先河,有力地提升了同学们的英语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英语竞赛,获得过多项奖项,我校代表队在大中华区莎士比亚戏剧比赛中击败北大、港大等高校夺得冠军,并在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等全国性演讲比赛中取得佳绩;

4   组织学生参加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等大型国际会议,完成口译及笔译工作,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

据统计,我院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的就业水平逐年提高。

我院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1  国家机关及国际机构:如联合国、外交部、商务部、驻外使领馆、新华社等单位;

2  著名公司和企业:国有大型对外贸易进出口集团公司、国际经济合作公司、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及企事业单位;

3   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国内国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外语学院

从这里走向世界  从这里走向未来

院长寄语

   对于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

如果你想成为熟练掌握外语、熟悉国际经济贸易规则、能够从事涉外工作的人才,不妨选择报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十个专业涵盖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享有"小联合国"的美誉。

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经贸加外语的专业特色,专业外语加英语六级的双语优势,使我院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欢迎你加入UIBE外语学院!

 

 

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楼12

咨询电话:010-64493211  64493101

学院网址:http://www.uibe.edu.cn/upload/up_wyxy/

 

学院简介和师资力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下设阿拉伯语系、法语系、意大利语系、日语系、朝鲜(韩)语系、德语系、俄语系、西班牙语系、越南语系和葡萄牙语系十个学系和中德语言培训中心、中意语言培训中心。除葡萄牙语外的九个专业均创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是国内同类院校中开设较早的学科点。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师74名,其中教授22名,副教授33名,博士及在读博士30名,硕士生导师40余名。此外还常年聘有外国专家及外国教师近20名。

我院十个专业均是本语种全国教学研究会和文学研究会的理事或常务理事单位,各专业均有教授担任相关学术团体的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副会长、会长等职务。

科研机构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发挥外语学院语种多,涵盖国家、地区广的优势,20019月,经学校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所成立并挂靠我院,下设东亚、中亚及独联体、中东、拉美、欧洲等五个研究中心,从事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研究。

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

    半个世纪以来,我校同许多外国大学与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其中与我院各专业有合作关系的就有二十多所。

我院教师经常赴国外讲学、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80%以上的教师曾在国外留学或进修,50%以上的教师曾在我驻外使馆经商处工作。另外,我院与相关国家驻华大使馆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

我院每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和校际交流派送几十名本科生与研究生赴国外留学,去向有日本、韩国、朝鲜、埃及、德国、墨西哥、俄罗斯、意大利、法国等国家。

专业介绍、核心课程和教学特色

    阿拉伯语专业: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最早的阿语专业之一,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在国内阿拉伯语界享有盛誉。本专业学生在历次全国高校阿拉伯语考试、竞赛中名列前茅。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贸专业知识和阿拉伯语言文学文化知识。主要课程有:基础阿语、阿语精读、文学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经贸文选、经贸应用文、修辞与写作、报刊选读、谈判与口译、视听说、阿语语法、阿拉伯国家概况等。

本专业研究生教育现设有阿拉伯语言、文学文化、经贸阿语、翻译和区域国别研究等五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并能胜任涉外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

法语专业:成立于1954年,在经贸法语教学及翻译学等方面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法国语言、经贸基础知识及政治、经济、外交、商务、文学、社会文化等方面基础理论和综合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贸专业知识和法国语言文学文化知识。主要课程有:基础法语、法语精读、文学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经贸文选、经贸应用文、修辞与写作、报刊选读、谈判与口译、视听说、法国及法语国家概况等。

本专业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设有法国语言、文学文化、经贸法语、翻译和区域国别研究等五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并能胜任涉外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

意大利语专业:成立于1959年,是我国为数不多开设意语专业的院校之一,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在全国意大利语界名列前茅。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贸专业知识和意大利语言文学文化知识。主要课程有:基础意语、意语精读、文学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谈判与口译、视听说、意语语法、意大利概况等。

本专业200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设有意大利语言、文学文化、经贸意语、翻译和区域国别研究等五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并能胜任涉外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

日语专业: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高校最早成立的日语专业之一,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在全国日语界名列前茅,承担我国日语核心期刊《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的编辑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贸专业知识和日本语言文学文化知识。主要课程有:基础日语、日语精读、文学选读、视听说、日语语法、日本文化、经贸文选、经贸应用文、谈判与口译等。

日语专业“2+2”双学位项目:日语专业学生均可在大学三年级后,自愿报名,通过考核后最终确定10名同学前往日本立命馆大学企业管理学院三年级学习。取得相应学分后,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授予文学学士学位,由立命馆大学授予企业管理学士学位。

本专业研究生教育现设有日本语言、文学文化、经贸日语、翻译和区域国别研究等五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并能胜任涉外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

朝鲜()语专业:成立于1952年,是我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主要培养在朝鲜(韩国)语相关专业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并能胜任国家和涉外企业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贸专业知识和朝鲜(韩国)语言文学文化知识。主要课程有:基础朝语、朝语精读、文学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经贸文选、经贸应用文、修辞与写作、报刊选读、谈判与口译、视听说、朝鲜语语法、朝鲜(韩国)概况等。

本专业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设有朝鲜(韩国)语言、文学文化、经贸朝(韩)语、翻译和区域国别研究等五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并能胜任涉外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

德语专业:成立于1951年,是我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该专业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主要培养拥有全面的外语专业知识和外语运用能力,了解国际经济贸易基本知识和运作规则,能胜任外经贸、外事、企业、机关、教育、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贸专业知识和德国语言文学文化知识,旨在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有:基础德语、德语听说训练、德语写作训练、德国文学史、德国文化、经济德语、外贸德语等。

德语专业“42本硕连读班”项目:德语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课程结束后,可自愿报名,成绩考核通过后,加入由20名同学组成的“中德联合培养工商企业管理‘4+2’本硕连读班”(优先考虑理科生),该班同学本科毕业后将赴德国攻读工商企业管理硕士学位。

俄语专业:成立于1951年,是我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主要培养在俄语相关专业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从事本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并能胜任国家和涉外企业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贸专业知识和俄国语言文学文化知识。主要课程有:基础俄语、俄语精读、俄语视听说、翻译理论与实践、修辞与写作、经贸应用文、经贸文章选读、谈判与口译、报刊选读、独联体概况、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化、俄罗斯经济等。

本专业研究生教育现设有俄罗斯语言、文学文化、经贸俄语、翻译和区域国别研究等五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并能胜任涉外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

西班牙语专业: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高校最早建立的西语专业之一。近五十年来,为我国经贸战线培养了大量高级西语人才,在全国目前十余所设有西语专业的高校中享有较高声誉。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贸专业知识和西班牙语言文学文化知识。主要课程有:基础西语、西语精读、文学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经贸文选、经贸应用文、修辞与写作、报刊选读、谈判与口译、视听说、西语语法、西语国家概况等。

本专业研究生教育现设有西班牙语言、文学文化、经贸西语、翻译和区域国别研究等五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并能胜任涉外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

学生活动

   学院目前10个专业共有在校本科生768人,在校研究生百余名。我院学生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团总支学生会的组织下,以“让语言更生动,让文化更多彩”为主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主要活动有:

1 举办每年一度的我校品牌活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文化节”;

2  定期举办外国驻华使节系列讲座,外语国情知识竞赛,各种文娱、体育及学习经验交流活动等;

3 参加全国性、地区性的各种外语知识竞赛及外语文化活动;

4 参与外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组织的交流项目和活动;

5 参加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实习工作,接触实际工作,检验语言能力和水平;

6 开展丰富多彩的接触社会,开阔眼界,提高综合素质的活动。

毕业生就业

据统计,我院各专业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率基本达到百分之百,有些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我院各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流向:

1 国家机关:如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安全部、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银行系统、贸促会等单位;

2 著名公司和企业: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国际经济合作公司、合资企业与外资企业;

3   高等院校教师及在国内外攻读研究生。

 未来更加辉煌

中国已经加入WTO,入世后我国对外语人才,尤其是掌握扎实的经贸知识和多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必将大幅度增加。外语学院具有培养这类人才的雄厚基础和科研力量,也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欢迎你加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在未来的“地球村”大展宏图!你将从这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法学院

扬法学风帆  育律政精英

院长寄语

法学院自成立以来,一贯致力于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培养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我们以培养熟练运用外语、懂得国际经贸业务并精通法律专业知识的“三会人才”为一贯的教学方针。在新时代,我们应以创新为魂,和谐为本,建立和谐社会需要的法制保障。作为新世纪的法律人才,我们每位同学都必须以促进中国法制建设发展为己任,在这座知识的殿堂中努力拼搏,严谨治学,构筑坚固的专业基础,启程人生的理想之舟!

 

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宁远楼7

咨询电话:(01064493705010-64493701

学院网址:www.uibe.edu.cn →点击院系巡礼→进入法学院

 

法学院(原国际经济法系)成立于1984年,是全国最早设置国际经济法专业的四所院校之一。法学(原国际经济法专业)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2002年国际法学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后被教育部批准设立国际法学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成立了民商法博士点,同时,我校法学院为法学硕士一级学科;2007年,被教育部定为“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建设点”;我校法学院是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的常设机构所在地。

法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共有教师44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9名。博士生导师为沈四宝教授、王军教授、黄勇教授、丁丁教授、冀宗儒教授、苏号朋教授、梅夏英教授、石静霞教授、高西庆教授、焦津洪教授以及徐海燕副教授。现任院长沈四宝教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会长,于2006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这里还有一大批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又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且精通专业外语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近年来,法学院还聘请多名客座教授来学院讲学,使学生能从更多的视角去了解法学专业。

法学院的教学始终注意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吸收新的学术成果,注重提高教学研究工作水平。学院不仅仅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还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课程设置,逐步形成了严谨的教学体系和严格的考试制度,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吸收英美等西方国家法学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具体特点,积极推广案例教学、双语教学和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这是对我国法学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方法的重大革新,也是我们能够成功地培养出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涉外法律人才的秘诀所在。其中,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比较公司法、比较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证券法等特色课程,内容学贯国内外,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法学院学术环境宽松,氛围良好。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法学院逐步加强与国内外著名法学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长期以来,法学院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以及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保持亲密合作关系,每年都有优秀学生被选派出国学习。自2000年起,学院还在每年暑期举办暑期班,选出部分优秀学生与纽约地区和旧金山地区各大学法学院选派的学生一起学习,至今已举办了8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文水平和法律素养。

同时,法学院非常注重与国外一些知名院校的合作办学,在国际交流中增强教育资源的流动性,既要吸收国际上的先进的法学教育理念,又要把中国的法学教育推向世界。法学院积极尝试参与国际重要教育项目的竞标活动,成功地承办过欧盟律师培训项目,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法律。

目前与澳大利亚的Monash大学联合办学,共同培养外国学生的项目正在实施当中。与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和辅仁大学等校法学院签署了学术交流协议,为促进两岸三地同内地法学教育交流提供了良好契机。

法学院一直以独特的专业特色、完整的知识结构和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要而著称。学院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强调培养的学生须具有“三会”特征,即精通法律专业理论、懂得并能操作国际经贸业务、熟练运用专业外语。学院注重在教学、实践和科研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在主要课程中提倡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强调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性格的塑造。

目前,法学院在“211”项目的带动下,正在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学科建设从点转变到面,即从主抓重点学科建设转变到全面性学科建设,争创国家一级博士点;从请进来(即主要介绍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为主转变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即不仅要在中国介绍外国的法律制度,还要将中国法律制度介绍给全世界;从教学型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到教学与研究并重发展的教学模式,即在开展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大科研力度,争取多出成果,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法学院共有本科生443人,硕士研究生近700人,博士研究生近100人。法学院始终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放在首位,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迅速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需要。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院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活泼向上的文体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法学院许多传统活动深受广大同学喜爱:辩论赛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思辨能力;学术讲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模拟法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法律的魅力;法庭听审使同学们近距离地了解法律程序;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机会,服务广大社区居民;法律义务咨询,使同学们运用法律知识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演讲比赛、法律风采大赛、文艺晚会等活动发掘学生的特长,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经济法必将成为推动和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也是我校法学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在这方面,法学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成为当之无愧的我国最好的法学院之一。其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从这里毕业的学生,目前已经成为最受北京的涉外律师事务所欢迎的学生。

多年来,法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涉外经贸法律人才。其余就业的主要分布在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律师事务所等行业,大多从事外事外贸相关业务。法学院每年在国内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出国深造的毕业生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峰博士、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高西庆博士、青海省副省长王令俊博士、现商务部条法司司长尚明博士、中国证监会监察部主任焦津洪博士等,都是我院培养的优秀毕业生。

近几年,法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着稳中有升的势头,2007年截至71日,当年的应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这正是学院面向市场不断调整培养方案的成效。法学院将继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完善学生的知识构架,使之具有面向世界经济、面向未来发展的视野,更加适应新形势下法制建设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国家和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法学院学生的数量与质量都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法学院全体成员正在努力把法学院打造成为中国未来的法学家、高级法官、高级涉外经济律师以及其他法律工作者的培养及深造基地。

公共管理学院

培养涉外经济领域政府公务员和外向型企业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的摇篮

院长寄语

    公共管理学院是一个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的年轻学院,是国内唯一具有海关管理学士和硕士授予权的学院。学院将充分依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专业优势,弘扬光大自己的传统特色,通过与有关部委、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密切合作与共同努力,创出我们的特色品牌,为培养开拓型的国家公务员和高级管理人才贡献力量!

公共管理学院已经踏上快速发展的征程。

生机勃勃的公共管理人期待你的加入!

 

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宁远楼6

咨询电话:010-64493401   010-64493403               

学院网址:www.uibe.edu.cn  院系巡礼→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是以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和外语类等学科为支撑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型学院,在外经贸管理、海关管理、质量控制与检验检疫管理等领域具有自己的突出优势,其前身是人文与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设有四个系:行政管理系、法律政治系、公共经济系和海关管理系,还设有关务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等多家研究机构。学院教学层次有: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生、本科生。现有在校本科生462名,第二学士学位学生20人,硕士研究生55人。

课程设置

    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可用“三横四纵”来概括:“三横”主要是把学生所学课程划分为专业方向基础课、专业方向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四纵”主要是指上述三个模块中的课程按照学科的性质划分为四个学科群,分别是政治类、管理类、公共经济学类和法学类。这样就有利于体现公共管理跨学科、综合性和交叉性强的特点及新的发展趋势,便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通才。主要课程有政治学、公共管理学、行政法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方法和技术、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项目管理、中国海关管理实务、关税制度等。

在教学方案中,我们强调和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研讨、实习或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克服以往教学环节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弊端。

师资力量

    我院现有教师3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另聘兼职教授和外国专家30多名。几十年的科研和教学使该学院拥有一支学术素养较高的专业教师队伍。

原外交部副部长、现任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周文重先生担任学院名誉院长。

办学特色与学术活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全国最早招收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的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唯一招收海关管理方向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以及该方向硕士研究生的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利用经贸大学拥有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与WTO研究基地的优势,以涉外行政管理为核心,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及拓展了公共管理的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对外经贸管理、海关管理、质量控制与检验检疫管理以及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管理等领域。这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国际贸易、国际法等领域的传统地位是密不可分的。几十年来,我院与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税则委员会、海关总署、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等涉外行政管理机关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共同完成了许多重大课题的研究,例如多年来承担的税则修订、技术贸易壁垒研究,涉外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与创新等课题。

公共管理学院拥有一支在涉外经济行政管理领域较具影响的科研和教学师资队伍,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学院近五年来承担了公共管理学科科研项目总计近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调研报告等400多篇,出版各类专著、教材、工具书等50余部。

专业设置

    公共管理学院现有两个专业: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下设涉外行政管理、涉外经济事务管理、海关管理三个专业方向。考生在报考行政管理专业时,不需确定方向。在入校第二学年上学期根据个人意愿和学习成绩划分方向。

涉外行政管理方向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政府机关管理、社会组织与社区管理、企业行政管理以及政策研究、管理咨询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涉外经济事务管理方向开设于2005年,主要的目的是培养既通晓海关通关业务,又熟悉检验检疫法规和流程的外经贸管理人才。

海关管理方向主要培养掌握海关管理方针政策、法律制度、关税理论、商品归类等专业知识,具备海关管理技能的专业人才。学院的海关管理是目前全国唯一招收海关管理方向本科生及二学位学生的专业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横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和哲学的交叉新兴学科。我国政府职能正在由传统的“管理型”向现代“公共服务性”转变,大量的非政府组织涌现在教育、文化、卫生、环保、公益事业等各个方面。本专业正是适应建立一个现代型的公共管理体系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的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方面的高层次应用人才和专业性的管理者。

公共事业管理目前下设文化事业管理专业方向。文化事业管理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广阔的国际视野,掌握文化事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能够在文化产业、媒体、政府管理部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和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生的基本就业方向:政府的文化管理部门,报刊图书音像出版、影视制作、文艺广告的文化宣传与管理、政府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投资、大型文化公司运营、对外文化交流、政府文化资源与产业管理的理论研究、艺术院校、广告公司、各种媒体等。

对外联系

公共管理学院与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政府部门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合作关系,与中国海关学会、中国口岸协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学术团体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并且被中国口岸协会定为中国口岸协会的培训基地。在与国外的联系方面,公共管理学院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Monash大学、英国Stanfershire大学等海外高校确立了合作办学意向。

 

学院目标

    公共管理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力争把我院办成培养和造就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高级国家公务员的摇篮,成为解决中国在对外开放中所面临的管理问题,特别是一些特殊领域如海关、商检中面临的管理难题的研究中心之一,成为创造与传播公共管理新知识的重要基地,充分展现高等院校所具有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交流的四大功能,保持在国内同类院校中的领先水平。

学科建设的总目标是:根据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层次和创新人才的需要,重点发展公共管理,使公共管理学科达到国家重点学科水平;使某些优势领域(如海关管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学生就业

公共管理学院的本科教育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各类岗位上的国家公务员和涉外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外语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公共管理学院的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目前学院毕业生除了约10%考取研究生和出国留学深造外,50%左右被商务部、海关系统、商检系统等国家机关录用为国家公务员,10% 进入外企,20% 进入国企和著名民营企业,其余5%进入事业单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的毕业生素质高,上手快。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成为领导干部,在其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息学院

博观世界,厚积薄发,创造美好的职业生涯

院长寄语

  当今世界是综合能力竞争的时代,我们将培养国际化业务知识与商务技术能力高度融合的复合型的人才,使你具有鲜明的国际化和复合型的特色,从而确保在今后的现代服务业(经济贸易、金融与管理)工作中得心应手、独占鳌头。

信息学院是培养信息时代复合型精英人才的摇篮!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展的今天,我们欢迎莘莘学子加入信息学院的行列。

 

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学楼13

咨询电话:010-64495029   64495151   64493626

学院网址:www.uibe.org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成立于全球经济逐步融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全新时代。20006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中国金融学院合并,20013月,以对外经贸大学信息经济系、中国金融学院信息系、数学系为基础,整合学科优势成立了崭新的信息学院。学院目前设有3个系、6个教研室,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2个本科专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留学生本科专业、产业经济学(电子商务)硕士专业、电子商务与网络金融博士研究生方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于1988年招生,电子商务专业是2001年教育部新增设专业,我院是全国最早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13所院校之一。学院拥有设施精良、配备齐全的电子商务实验室,信息管理实验室,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最新的实验软件,为广大师生打造出教学、实践的综合平台。

发展过程中,信息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现代英才、造就社会栋梁,创新技术应用、服务社会发展”为己任,全力培养既具有创新学术风格、坚实专业基础,又具备逻辑思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学院注重发挥经济学、管理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优势,体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强大功能,逐步建设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教育培训基地,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办学思想与培养目标

   伴随信息时代的来临,未来社会风云变幻、竞争激烈,信息学院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完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协助学生对社会、人生做出理性的判断,调整个人的人生航标。多年来,学院强调以学生为品牌,致力于教授学生经济、贸易、金融、管理和信息技术、外语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基础宽厚,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从事现代服务业(经贸、金融、信息管理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核心,注重素质教育,重视能力培养,注意个性发展,全面实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情操,宽阔的知识视野,博大的战略心胸,灵动的创造思维,最终成为胜任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信息学院力求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以下目标:使学生具备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乐善好施、敬岗爱业的优良道德品质;使学生秉承理科坚实基础,提高学生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外语等多学科相融合的专业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

    学院学科建设方面坚持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特点,打造信息技术与业务高度结合的新型专业,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思想,重点建设电子商务与网络服务学科,该学科将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继续巩固国内领先地位。

学院在电子商务、电子贸易管理、金融信息化以及现代服务业研究和应用方面成果显著,在专业建设上赢得了较高的学术地位。目前,我院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专家委员会单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及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学院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课题,参加了科技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的多个重要科研项目。

   2004年开始建设“商务部中外经贸合作网信息采编中心”,商务部前部长薄熙来、副部长廖晓淇等领导曾多次前来视察指导。目前中国-俄罗斯、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南非等经贸合作网站运行良好,吸引了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实践工作。在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学院还多次承办部委的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成功承办了电子商务协会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决赛,第二届全国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决赛,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学术著作方面,学院教师出版各种著作及教学参考书50余部、在核心刊物发表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上百篇。其中多部教材入选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并获得各类奖项。

师资队伍

近年来,学院在“人才强校”方针的指导下,充分认识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大人才建设力度,优化师资结构,强化激励机制。目前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稳定,学院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余人,教授中有2人享受政府津贴。此外,学院还从各部委、其他高校、科研单位聘请金融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领域的知名专家10余人担任兼职教授,充实和壮大我院的师资队伍。

对外交流合作

近年来,信息学院注重对外交流和合作,开展与国家部委、银行及企业间的合作,围绕开放型经济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科研服务,同时加强同国外的合作交流。(1)国内合作:承担商务部中外经贸合作信息采编中心的建设运行工作;开辟首都信息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等学生实习基地;与许多国内知名大学建立联系,并进行教学科研交流活动。(2)学术讲座:学院每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讲学、访问。(3)对外交流:目前学院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伊迪斯.科文大学、英国格莱摩根大学、佩斯里大学、龙比亚大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1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连年举办学术会议;教师多人次赴国外访问讲学;多位教师在美、英、丹麦、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留学进修;本科生、研究生可以选择校内、院内项目到国外大学交流学习和攻读学位。学院将逐步成为面向世界,集经济、管理、金融、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和外语等学科为一身,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知名学院。

专业介绍与课程设置

     电子商务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才兼备、基础宽厚,具有经济贸易、管理、电子商务基础理论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经济管理方法、电子商务理论和应用、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和管理等技能,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从事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政治、经济、贸易、金融、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数据库、网络、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电子商务设计、规划、应用和管理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货币银行学原理、数据库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营销、电子金融、供应链管理与ERP、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基础宽厚,掌握经济管理、系统科学、计算机理论和信息处理技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经济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面向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经济贸易和金融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方法;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备组织、分析、研究、开发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经济系统分析与数量分析、建模与计算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主要课程有: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财务会计概论、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

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将从以上两个专业中选拔优秀学生重点加强国际商务实验教学内容的学习。国际商务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国际商务交流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竞争力的培养,竭力为学生创造出国文化交流的机会,并邀请国外知名大学的教授进校讲授主要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将加强校企合作,由业内知名企业家讲授部分课程,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去企业进行专业实习。

学生活动

信息学院向来注重通过学生活动,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在校党委和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多年来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有条有序,学生活动有声有色。学院与各大知名企业有广泛、深入的联系,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锻炼,同时业内许多具有影响的企业专家走进校园举行讲座。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还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外学生经常共同参观、郊游、联欢,增进沟通,促进友谊;具有信息学院专业特色的大型学生活动——IT文化节是学院学生自主创立、组织的品牌活动,曾得到INTEL、诺基亚、飞利浦等业内知名企业的鼎力支持,深受贸大学子的喜爱,被评选为“经贸大学最受欢迎的十大活动”之一。

学院学生还积极参加全国和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科研、实践活动,并取得骄人的成绩。学生党支部多次获得“主题党日活动”一、二等奖;学院学生在历次北京市数学竞赛中获得过一、二、三等奖;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决赛中,我院代表队夺得全国团体一等奖;2007年,学院“立足专业·胸怀祖国·心系奥运”暑期实践团被北京团市委、北京市教工委评为“2007年暑期高校优秀社会实践团队”;200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三支代表队分获全国二等奖、北京市一等奖、北京市二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就业去向

在全员参与、分类管理、全程追踪的理念指导下,我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效果突出。由于全院教职工的积极参与,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质高,院就业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成绩斐然,就业率稳中求进,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名列学校前茅。学院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除考取研究生、留学深造外,大部分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外企公司、各大银行、金融服务系统、计算机产业等各个领域。2005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江晶晶参加中央电视台“绝对挑战”活动,挑战成功,进入吉百利公司。2006年、2007年进入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等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学生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12%14%。此外,还有很多学生进入微软、IBM、汇丰银行、摩托罗拉等知名跨国公司。

近四年毕业生去向

去向

年份

外企

国有企业

机关、事业单位

各大银行

考研出国

其他

就业率

2004

12.4%

7.8%

9.6%

37.6%

24.6%

8%

97%

2005

14%

30%

10%

13%

30%

3%

96%

2006

19.4%

15%

4%

14%

33.9%

13.7%

95%

2007

28%

15%

4%

23%

28%

2%

98%

注:“其它”是指就业于其他行业和未就业的学生,就业率是指就业、考研、出国的学生数与毕业学生总数的比率。

 

保险学院

培养国际化风险管理、保险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摇篮

院长寄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在全国高校同行中具备特色并处于规模领先的地位,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相当进展,成为我国风险管理和保险及社会保障理论乃至理论经济学研究、知识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思想库之一。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以一流的学院、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够胜任风险管理与保险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的一流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保险学院,你最好的选择!我们期待你的加盟,和我们一起开创美好的未来!贸大保险人欢迎你!

 


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博学楼8

咨询电话:010-64495040 64495043

学院网址:www.uibe.edu.cn院系巡礼→保险学院

 

 

学院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开设专业保险课程的院校之一。在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它秉承创新发展理念,形成了诚信求实、开拓进取的学院文化,成为我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及社会保障理论乃至理论经济学研究、知识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思想库之一。在2008年全国教育权威机构《全国本科专业竞争力分析》评估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科跻身于全国高校前三甲。

保险学院下设三个学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学系、保险精算学系。设有两个研究中心:保险法研究中心、中国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中心。目前面向全国招收保险、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同时招收金融学(保险方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保险学院是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是中国保监会北京保监局指定的保险经纪人、公估人、代理人从业资格考试中心,也是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保险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学院与国内外保险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多家保险公司在学院设立奖助学金,并与我院合作建立了学生专业实习基地。设有英国保诚保险公司资助的保诚阅览室,该阅览室是我国高校中风险管理与保险专业资料最齐全的阅览中心之一。

保险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面向世界,为中外保险机构、各级保险监管部门、各级社会保障部门、各类金融机构、各大中型企业的财务融资部门及风险管理部门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掌握风险管理与保险、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经济、金融、管理等相关知识,具备熟练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我们深信,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帮助他们拓展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国际视野、掌握更多的风险管理方法、构筑合理的知识平台、培养卓越的管理风险能力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以一流的学院、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够胜任风险管理、保险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工作的一流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师资力量与学术研究

    学院注重师资队伍的优化和发展,拥有一支学术精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保险学院现有专业教师18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8名,讲师6名,中青年教师中80%为博士,大部分教师有国外学习进修或实习的经历。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2名,还聘请了多位社会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定期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

近年来,保险学院教师在科研活动和学术研究中取得了骄人成绩。有多名青年教师荣获教学科研奖,公开出版了30部学术专著,15部教材,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保险研究》、《统计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等核心期刊发表200多篇论文,其中约有60篇学术论文被SCICSSCI收录。目前,保险学院教师正承担着北京市教委多本精品教材的编写任务;参与了中国保监会和国家人事部的教材编写工作。此外,保险学院已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被批准立项,承担省部级课题数十项。

专业介绍与主要课程

保险专业(风险管理与保险方向):通过四年的专业培养,要求学生达到较高的英语水平,具有扎实的法律基础和数理基础,掌握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经济、贸易、金融、法律、管理等相关知识,拥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风险管理学、保险学、财产与责任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年金、海上保险、再保险、保险精算学、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等。

保险专业(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和外语基础,掌握从事劳动与就业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以及社会保障基金运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专业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及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全面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初步的科研能力。

主要课程:社会保障学原理、风险管理学、保险学、人身保险学、人口学、劳动经济学、社会学、投资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社会保障精算等。

专业特色与教学特色

保险学院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专业保险课程的院校,专业和教学瞄准国际学科发展的前沿,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形成了保险法、风险管理、保险经济学、社会保障、保险精算等一批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

本科生教育长期以来在积极研究探索高等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加速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加强学风建设。在对本科生实施基础型、复合应用型等不同规格、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继续推行主辅修和双学士学位制度。

研究生教育定位在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上,建立以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以宽口径的学科教学为基础的培养机制,硕士生、博士生目前按照金融学(保险方向)进行独立招生,分方向培养。探索实行“本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等培养方式,提升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国际合作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商学院、犹康大学法学院、英国提塞德大学商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越南对外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等多所国外著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在学生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多方面合作。

学生活动

    为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保险学院成立了团总支、学生会、志愿服务中心、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社等学生组织,组织并参与多种多样的学生课余文化及学术活动,创办保险文化节,学生定期参加中国保险学术年会,参与全国大学生保险模拟法庭大赛、全国高校瑞泰保险险种设计大赛以及首都高校保险知识竞赛等活动,体现了经贸保险学子的风采。

保险学院除国家和学校提供的奖助金外,还独立设立了美国信和科研奖励基金、中国教保希望奖学金、泰康人寿奖学金、保诚奖学金、泰康人寿团队合作奖学金、泰康人寿助学金以及“王恩韶”助学金等,学生获奖比例达70%

毕业生就业去向

保险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就业的指导,从学生入学即开始指导学生规划人生。保险学院学生近三年的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其中每年保送和考取的研究生比例为20%左右,出国留学的比例达10%以上。从就业地区来看,保险学院80%的学生在北京就业,在外地就业的学生也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天津等大城市。从就业单位来看,大多就职于各大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银行系统等金融机构以及大型国有企业、著名外资企业等。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走在汉语国际推广前沿,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人才

院长寄语

遨游文学之海,徜徉语言之林,不仅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也是当代社会高素质人群的必然需求。经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是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集体,这里的老师充满激情、学识渊博,这里的同学乐观向上、努力拼搏。今日,我们激扬文字;明朝,你们开创江山。年轻的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欢迎年轻的你,你未来的辉煌是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永远的骄傲!

 

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求索楼2

咨询电话:010-64493801

学院传真:010-64497143

学院网址:www.uibe.edu.cn院系巡礼→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学院历史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的前身是具有二十余年历史的中文教研室。经教育部批准,2002年设立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先后设置了跨文化交流、对外汉语教学和经贸汉语(留学生)三个方向;2008年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升级为对外汉语专业。除本院的专业课外,学员同时面向全校开设十余门中文特色的公共课程,并承担全校各专业外国来华留学生学历生的全部汉语类课程。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共有专职教师2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4人,占56%,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占52% ,另有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持有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11名,其中,有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员2名,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1名,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研发办公室研究员1名,具有国家级督考资格的教师1名。

专业设置

学院目前设有对外汉语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含跨文化交流和经贸汉语(留学生)两个方向,对外汉语专业为2008年新增专业。

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好的文学文化素养,经贸知识基础好,中外文语言运用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强,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教学依托对外经贸大学的传统优势,突出开放型、国际化特色,开设英语和小语种课程以及一定数量的经管类课程,强调商务知识和汉语教学的结合,强调实践性,为学生提供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文化交流实践的机会。所学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文字学、商务汉语教学概论、演讲基本知识与技巧、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写作概论等40余门专业和基础课程。毕业生将主要在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以及中外文化交流领域工作,并具备攻读更高学位的能力与素质。

人才培养目标

对外汉语专业是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国际推广的背景下设置的。二十余年来,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的教师一直居于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商务汉语教学的第一线,在教学和研究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学院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的目标:

1 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院开设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概论、文字学、商务汉语教学概论、语音学、语用学、对外汉语测试等必修课和选修课,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知识,在实践中遇到任何问题时,都能够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来指导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知商务汉语教学的规律和方法。

2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强:开设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汉语语法分析方法等必修课和选修课,加强学生进行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同时,每学期要求学生有若干个学时的教学实习,将课堂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具有很强的教学实践能力,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了解不同的教学模式。另外,我们的课程设置完全涵盖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证书所考核的内容,学院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考取高级证书,以便在毕业后马上就能获得在海内外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资格。

3 外语交流能力强:学院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必修一定数量的英语课程,在三、四年级选修至少一门小语种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学生具备较强的对外交流能力。以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经贸知识基础好: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人才培养要充分利用和依托我校的经贸特色和优势,掌握外经贸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一定的经济认知敏感和分析判断能力。我校为本科生搭建的公共基础课平台(其中有相当丰富的经管类课程),以及推出的辅修制度,为我院学生学习经贸类相关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5  人文素质高: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学生与我院其他方向的学生一样,要求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宽厚的中文基础知识。要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外文学史,研读经典佳作,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为此,我们将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写作概论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  熟悉我国外交方针和政策: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将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工作对象主要是外国人,因此他们不仅担负着所有教师均负有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架设中外友好桥梁的光荣使命。这要求他们除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高超的业务技能之外,还必须熟悉我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具备一定的中外文化交流能力。为此,我们要求学生选修部分外交方针政策类的课程和西方文化类的课程,增加中文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即使有的学生今后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可以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

学生活动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学生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创办了独树一帜的学生公益社团“跨文化交流协会”,其宗旨是“让留学生了解中国,让中国学生了解世界,让所有惠园学子在中外交流与文化传承中共同进步”。协会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以下目标开展的:搭建中外学生交流平台,普及中外文化常识,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推进学生间中外文化交流,让文化艺术之声和友谊之音响彻惠园!

学院学生主办两份刊物,一是专为全校留学生办的《留学惠园》,二是为本院学生提供文艺、学术创作园地的《清源》。办刊物成为学生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院还实行“汉语手拉手课堂延伸计划”,将我院的中国学生和外国来华学生“一对一,结对子”,并一起组织外出参观、郊游、元旦联欢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校园里就得到国际交往的熏陶,学到更多的与人交流的方法;中外学生互助使得他们各自受到了锻炼,促进了专业课学习。

外经贸大学与中国现代文学馆只有一街之隔,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在现代文学馆已建成教学实习基地,除每年假期组织学生实习外,还积极参加文学馆开办的讲座、纪念会及志愿者活动。

学院立足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依托外经贸大学的开放型、国际化优势,以稳健扎实的办学风格和优良的教学环境,热诚欢迎有志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生加入我们的大集体!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新时代的外交外事高级人才将从这里诞生

院长寄语

用知识托举世界,用智慧造福人类——院徽昭示着你的信念;

开放、民主、进取、求真、务实——院训引导着你的未来!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娴熟外语技能,又熟谙国际政治、经济事务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人才。

欢迎你!这里是你我共同的家园,是光荣和梦想腾飞的地方!新时代的外交家,国际事务的领导者们,你们将从这里走出,努力实现人生的超越,事业的辉煌! 

 

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楼8

咨询电话:010-64497042 64497043

学院网址:www.uibe.edu.cn院系巡礼→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整体办学格局中担负着重要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学院建立有政治学系、国际政治系、哲学社会学系、历史文化系四个教学单位,以及国际事务与国际政策研究中心、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中心、思想文化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研究中心五个研究机构,形成了结构合理、布局整齐的教学和研究体系。

师资力量

学院汇集了一大批长期从事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教学与研究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70%以上的教师都拥有博士学位,不少教师拥有在海外著名高等学府如美国哈佛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日本爱知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从事学术活动的经历。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学术目标,熟谙先进的科研教学手段。

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强化专业熏陶,学院遵循开放式办学思想,在海内外聘请了一批在国际政治学领域享有盛誉的海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其中包括中央编译局副局长、著名政治学家俞可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美国问题专家金灿荣教授,国际问题专家时殷弘教授,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国际问题专家Jerald A McBeath(孟吉瑞)教授,韩国行政研究院院长、著名政治学行政学家Yong-duck Jung(郑用德)教授等。这批国内外学术大家的加盟提升了我院的教学科研实力、强化了我院的办学力量。

培养目标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相互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强,国家、企事业单位对既能洞察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又能通晓国际经济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学院所培养的学生要具备对国际政治经济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拥有从事国家驻外和涉外机关外交和政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能够在国家党政机关、新闻单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大型国企和跨国企业从事国际政治经济(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的理论研究、形势分析、对策咨询、新闻报道等方面的工作。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意愿,学院将通过各种方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为进一步拓宽未来就业的空间,增强发展的后劲,学院强调学生要依托对外经贸大学经济学、金融学、法学和管理学的传统专业优势,在全校范围之内进行辅修课程的选择。

经过四年专业熏陶和培养,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标准,实现以下目标:

1 借助地缘优势,培养影响决策、参与决策的国际化人才。

我校的国际政治专业,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北京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中国最高决策产生的地方。在国际政治专业的教学中,借助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做出决策、制定方针政策的过程,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影响决策、参与决策的国际化人才。

2 利用部委行政资源,培养掌握职能部门工作流程的实用型人才。

北京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的所在地。我国参与当前国际政治活动,主要是由各个部委的有关职能部门具体实施,进行操作。尤其是外交部、商务部和中央银行等部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和重要。我们学校与这些职能部门有着各种联系和关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开发并充分利用这些行政资源,有针对性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职能部门工作流程、操作程序和平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工作实践机会。

3 利用广泛的信息资源,培养能够捕捉国际社会变化的专业化人才。

国际政治专业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法,以及各类外国语言专业密切合作,共同构建起国际事务公共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并不断开发新的信息渠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学生能及时捕捉到转瞬即逝的动态和信息,掌握国际社会不断跳动的脉搏,培养适应未来世界变化的专业化人才。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设计首先强调政治和经济的结合,突出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之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与中国外交政策之间的融合与互动。其次是注意国际事务与国内事务的结合。三是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对话,扩大人才培养的口径。

学院主要课程: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史、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美国政治与经济、欧盟政治与经济、日本与东亚政治经济、俄罗斯政治与经济、中国外交、国际贸易与金融、国际法、政治学、政党学、比较政治学、西方政治制度、外交礼仪等。

科研活动与学术交流

     我院教师在科研上成果丰硕,近年来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20部,其中大量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国家权威学术刊物转载,成果广为引用和索引。学院共获得十多项科研课题,包括教育部社科项目1项、境外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6项。此外,学院教师还承担校内外22项教学研究课题,其中教材建设2项,精品课程建设1项、常规课程建设9项,实验课程建设7项,精品教材建设1项,研究生教学研究课题2项,研究生常规课程建设4项。丰硕的科研成果不仅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为专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学科和学术方面的建树也得到社会和同行的认可,一批学科带头人在国内教学组织和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戴长征教授担任全国政策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梁凯音副教授系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理事,王志民教授系北京市国际政治教学研究会秘书长,乐平副教授系北京市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刘建萍副教授系北京市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理事。广泛的教学研讨和学术交往活动扩大了我校和我院的社会影响。

学院通过内引外联,积极拓展对外学术交流的空间,尤其注重与国外相关学术机构建立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先后同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编译局,美国行政学会、杜克大学、阿拉斯加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国内外大学的知名教授来我院交流讲学,或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极大地推动了学院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

国际政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现代意识的国际政治经济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党政机关、外事部门、各类新闻媒体、大型国企、跨国公司输送专业人才。本专业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方面知识的传授、全方位的智力创新培养、专门的外交礼仪训练,使学生能够成为影响决策、参与决策的国际化人才,掌握职能部门工作流程的实用型人才,捕捉国际社会动态的专业化人才。为确保学生知识体系完备、思维模式开放、实践创新能力强劲,我院在师资队伍构建上采取了老教授与中青年博士结合、本校专家与外聘专家结合、国内专家与国际专家结合的“三结合”模式,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保障。主要课程:国际政治学、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法、中国外交、比较政治学、世界经济、美国政治与经济、欧盟政治与经济、日本与东亚政治经济、外交礼仪等。

重点实验室
暂无
重点学科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本院咨询电话:( 010) 64493301 64493302 64493302 (FAX)

加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行列,你将站在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是一所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的学院,拥有一套完整先进的本科、硕士、博士课程体系,一支高水准、高学历的师资队伍,具有明确的学术目标,先进的科研教学手段以及广泛的国际联系。近年来,在教育部和专业评估机构全国重点学科评比中,学院的国际贸易学学科点均被评为全国应用经济学领域的第一名,国际贸易学也是我国高校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目前,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拥有经济学学士、硕士 和 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本科目前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国际运输与物流方向)三个主干专业。此外,学院每年在一年级本科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进入经济学荣誉学士实验班学习。荣誉学士学位制度( Honors Program )是发达国家本科教育中一种比较成熟的培养优秀人才的学位教育制度,现已在西方高校中得到较普遍的推行。借鉴国际成熟先进的荣誉学士学位制度,总结国内高校的成功经验及不足,根据我院优秀生源和师资队伍所提供的基础条件,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自 2005 年起设立经济学荣誉学士学位实验班制度。该制度选拔学术潜质高的本科生单独编班,通过难度较高的课程训练,主副专业的学习,课上课下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学术活动,在导师指导下,发掘学生的学术潜质,引领学生进入学术前沿,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或创造性地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过程中,我院还将通过与欧洲、日本、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著名大学经济学学生的互换以及其他交流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构建并运用适合我国经济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培养新一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型专门人才。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 本专业是与大学有同样悠久历史的最具竞争力的专业之一。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贸易及国际化经营管理活动、相关政策研究所需的基本技能。为迎接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学生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的外语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能联系实际,精通国际贸易经营中的操作技巧。为此,学生通过听课、课堂讨论、参加研讨会及实践活动、考试、撰写论文、利用图书馆和现代化信息传播技术等多种途径来获取这些技能。主要课程: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电子商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营销学、国际商法、西方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 金融学专业(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 源自 1956年创立的国际金融专业,它是传统优势与现代金融技能相结合的强势专业,培养适应全球金融一体化的金融专业人才,使学生掌握具备扎实的外语、计算机、数量方法、经济学及财会学基础,熟练掌握金融市场业务、银行管理和投资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迎接不断变化和日益复杂金融市场的挑战。主要课程:国际金融、财务会计、投资分析、商业银行管理、金融衍生市场、金融时间序列模型、公司金融战略、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 经济学专业(国际运输与物流方向)(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 体现传统国际服务贸易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国际运输与现代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使学生掌握国际运输的基本理论框架、操作技能和先进物流系统管理技术,获取从事物流运输、物流产业经营和大型企业集团物流规划的专门技能。主要课程:运输经济学、国际运输与物流管理、国际海上运输、国际陆空运输、海上保险、采购学原理、仓储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国 际 商 学 院

本院咨询电话:( 010)64493501 64493508 64493412

国际化人才的基地,卓越企业家的摇篮

工商管理类专业 ( 包括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五个子专业 ) :    学院现设管理学系、会计学系、营销学系、统计学系四个教学机构。现有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培养层次。本科教育开设工商管理、会计学(含 ACCA 和 CGA 两个方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5 个专业。各专业核心课程均使用美国著名商学院的英文原版教材,由教授、专家采用英语或双语教学。本科生入学不分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根据个人志愿,参考学习成绩在工商管理学科内选择专业,具体专业介绍如下:

工商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工商管理专业(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工商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从事跨国企业运作管理及其他涉外经济活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始终秉承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基本教育思想,确保向学生传授一个兼容性、开放性的管理知识体系—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法律及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知识;确保为严肃求学的年轻学生搭建一个由“教授、专家、企业家和公共政策机构”共享知识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具有价值领先性和学科前沿性的知识,了解和熟悉全球化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全部核心课程采用国际知名商学院英文原版教材,采用英语或双语教学。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国际企业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国际营销学、国际金融、公司理财、财务会计等。

工商管理专业(兰斯项目)(学制“ 2 + 3 ”,中法管理学学士双学位) :是对外经贸大学与法国兰斯管理学院共同培养的 “2 + 3” 双学位学生,旨在培养具备国际化管理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从事跨国企业运作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项目采用“ 2+3 ”的培养模式,其中第一、二学年在本校学习,课程设置主要是法语强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基础各类课程的必修部分、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第三年至第五年在法国兰斯管理学院学习。其中,第三年主修法语和法国文化等基础课程,第四至五年为专业学习阶段,主要课程包括:国际经济学、国际营销、公司理财、国际金融、审计学、欧洲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商业伦理、信息技术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专业课程。其中在兰斯管理学院的第四学期(半年)参加企业实习。

学生完成五年学习,达到了两校要求并获得相应学分后,将同时获得以下学位:兰斯管理学院的高级欧洲管理学学士学位,即 CESEM (Diplôme d'Etudes Sup é rieures Europ é ennes de Management) ; 对外经贸大学管理学毕业证书; 中国教育部颁发的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除交正常学费以外,该项目须另交项目费用, 2005 年该项目费用为 82 000 元。

会计学专业 (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会计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财务管理、会计、金融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创新能力,并能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财务管理、会计等方面工作以及从事财务管理领域的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公司财务管理、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管理学原理、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

会计学专业( ACCA 、 CGA 方向): ACCA 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 ACCA )资格的国际性会计、财务管理方向的高级专业人才。 CGA 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加拿大注册会计师( CGA )资格的国际性的会计、财务管理高级专业人才。 ACCA 方向全面引入国际最新财务管理、会计、审计和信息系统等课程,核心课程 14 门。 ACCA 考试全部通过,学生获得 ACCA 全科合格证书,获得学士学位并具有两年工作经验后,可获得 ACCA 资格。优秀学生还可在大学三年级时申请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荣誉理学学士学位,并根据中英两国政府的协议,可直接申请参加中 国 博士生入学考试。 CGA 方向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特色,教学计划具有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特点, CGA 核心课程 14 门,其中 9 门必修课程、 5 门选修课程。 CGA 考试全部通过,学生可获得 CGA 毕业证书,在获得学士学位并具有两年工作经验后,可获得 CGA 资格。

◇ 市场营销专业 (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市场营销专业旨在培养道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技能,适合在各类企业从事营销及国际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专业通过教学和其他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掌握定性和定量决策的方法等),以帮助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营销调研、策划和实施市场开拓项目的任务。为培养国际营销人才,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中、英文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所开设的营销类课程都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在多数情况下课堂使用中、英文双语教学。除设有经济学、企业管理以及国际商务等方面的相关课程之外,市场营销专业的主要课程为:营销学原理、营销管理、营销调研、国际营销学、分销策略、消费者行为、企业间营销等。

财务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财务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会计、审计、财务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创新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工作以及从事会计领域的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对政治、历史和文化等方面有较深刻的了解;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数量方法、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和会计学基础;熟悉我国财务管理、会计的有关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惯例与准则;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有经济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学原理、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学原理、管理会计、公司理财、国际财务管理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综合管理素质和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在坚实、广博的管理教育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综合管理素质与能力。既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理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很强的职业适应性。专业要求学生应能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人员选聘、绩效考核与管理、薪酬设计等常用技术,具备较强的专业文献查阅能力和基本的科研素质。专业核心课程均使用美国优秀英文原版教材,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财务会计、营销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培训与开发、工作分析与设计、绩效与薪酬管理等。

金融学院

本院咨询电话:( 010)64495059 64495052 64495066 64495047

新一代银行家的摇篮

金融学院本科设有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学两个专业,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有金融学专业硕士、博士培养点,下设货币经济学、金融经济学、金融组织学和金融工程学等四个研究方向。

金融学专业 (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

该专业是北京市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本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综合素质优良,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身心健康,诚信守法,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金融应用人才,开设主要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银行管理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金融工程学基础、财政学、管理学原理、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银行风险管理、投资银行学概论、国际信贷与国际结算、金融衍生工具等,另有 20 门左右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

 

金融工程学专业(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

该专业本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掌握数理计量、系统工程及信息技术等现代高科技知识,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国际跨文化交流能力,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身心健康,诚信守法,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金融技术人才。开设主要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工程概论、金融经济学导论、应用随机过程、公司理财、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动态经济学基础、金融风险定量分析、金融工程应用分析、固定收益证券分析、权益投资分析、金融计量、金融计算、运筹学、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等,另有 20 门左右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

 

法学院

本院咨询电话:( 010)64493705 64493701

在这里你将成为: 成功的商务律师、优秀的人民法官、杰出的法律工作者

 

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学制四年、法学学士)

我校法学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旨在培养全面掌握法学专业基础知识,特别要掌握国际经济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掌握国际经济贸易基础理论知识与实务,并能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国内外法律问题能力的法律人才。学生在校通过严格系统的专业学习,基本达到能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经贸业务,精通法律专业知识,成为复合型法律专门人才。

法学专业注重在教学、实践和科研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教学中强调为学生在学校和社会治理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之间架起桥梁。在主要课程中提倡案例教学、双语教学和师生互动式教学,强调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性格的塑造,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 14 门核心课程,以及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外国合同法等 40 多门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

外语学院

本院咨询电话: (010)64493211 64493101

加入外语学院,在未来的“地球村”大展宏图

法语专业 ( 经贸 ) 、意大利语专业 ( 经贸 ) 、日语专业 ( 经贸 ) 、朝 ( 韩 ) 语专业 ( 经贸 ) 、西班牙语专业 ( 经贸 ) 、俄语专业 ( 经贸 ) 、阿拉伯语专业 ( 经贸 ) ( 学制四年、文学学士 ) :

本院各专业均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有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在国内外语界享有盛誉。各专业学生在历次全国高校考试、竞赛中名列前茅。各专业现有教学经验 丰富的 教授、副教授及硕士生导师多名。各专业著有多部学术专著、译著,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各专业主干学科:经贸专业知识和外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各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基础外语、外语精读、文学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经贸文选、经贸应用文、修辞与写作、报刊选读、谈判与口译、视听说、语法、各国概况等。

各专业研究生现设有外语语言、文学、文化、经济、翻译和区域国别研究等六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并能胜任涉外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

保险系

本系咨询电话: (010)64495040 64493604 (FAX)

——培养国际化风险管理与保险专业人才的摇篮

保险专业 (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

通过四年的专业培养,要求学生达到较高的英语水平,具有扎实的法律基础和数理基础,掌握风险管理 保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经济、贸易、金融、法律、管理等相关知识,熟练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风险管理与保险、财产与责任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年金、海上保险、再保险、保险精算学、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等专业课程,以及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商法、会计学原理、应用统计学、英语、数学、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中 德 学 院
本院咨询电话: (010)64493902 64495761

领略德意志风采,神游其丰硕之历史文化,搭乘欧洲经济快车

 

德语专业 (学制四年、文学学士):

中德学院本科培养目标是:精通德语、熟悉外经贸知识、具备商务应用能力、素质全面的德语复合型人才。本科学生在基础阶段必须掌握德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在专业阶段应当广泛熟悉德国及欧盟的国情,通晓德国文化和历史,掌握德国经济和贸易体制基本知识。本科生在毕业时应达到轻松阅读德语专业文献,口语流利,能拥有独立从事一般外经贸工作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第二外语。

 

信息学院

本院咨询电话:( 010)64495029 64495151 64492306

——科技为帆,管理作舟,培养信息时代的精英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经济贸易、管理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电子商务理论和技术,从事电子商务应用和管理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经济、贸易、金融、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和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本专业主要课程有: 英语 、 高等数学 、 管理学原理 、 经济学原理 、货币银行学、数据库系统、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与 ERP 、电子银行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较高外语水平,掌握现代经济信息管理技术和方法,能够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工作,具有国际化竞争能力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要求 掌握经济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备组织、分析与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本专业主要课程有:英语 、 高等数学 、 管理学原理 、 经济学原理 、 财务管理 、高级 程序设计语言 、 数据库原理 、 信息管理概论 、 Java 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数据结构 、 经营管理中的决策方法 、 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公共管理学院
——培养涉外经济领域政府公务员和外向型企业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的摇篮

行政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 行政管理专业下设涉外行政管理、涉外经济事务管理、海关管理、质量控制与检验检疫管理四个方向。考生在报考行政管理专业时,不需确定方向。在入校第二学年上学期根据个人意愿和学习成绩划分方向。具体方向介绍如下:

行政管理专业(涉外行政管理方向) : 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政府机关管理、社会组织与社区管理、企业行政管理以及政策研究、管理咨询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娴熟的英语运用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及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运用多种管理技术和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各级政府及涉外企业的行政管理、公共决策和公共策划。主要专业课程:政治学、公共管理学、行政法学、公共政策、公共部门决策分析、涉外行政管理、管理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行政管理专业(涉外经济事务管理方向) : 旨在培养既通晓海关通关业务,又熟悉检验检疫法规和流程的外经贸管理人才。学生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掌握有关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法律基本知识,熟悉有关国际惯例和公约,具有签订和履行对外贸易合同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该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外企事业单位,贸易公司和与对外贸易相关的管理部门等。主要专业课程: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管理学、 涉外行政法、公共管理方法和技术、国际组织与国际贸易协定、质量管理与国际贸易、海关管理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政策与管理等 。

行政管理专业(海关管理方向) : 旨在培养掌握海关管理方针政策、法律制度、关税理论、商品归类等专业知识,为海关依法行政,为国把关的专业管理人才。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熟练运用英语处理涉外业务,进行国际交流活动;通晓经济贸易理论,系统掌握管理学、法学、计算机、会计、审计等知识;掌握海关对进出口货物及物品的监管、验估征税、海关稽查、海关统计的基本技能。主要专业课程: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海关行政法、海关监管实务、海关商品学、关税理论与关税制度、协调制度归类、海关稽查等。

行政管理专业(质量控制与检验检疫管理方向) : 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质量控制与检验检疫管理的专业人才。学生不仅可以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知识产权,技术贸易壁垒、卫生安全、标准化以及认证的管理工作,还能够在企业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娴熟的英语运用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及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运用多种管理技术和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各级政府及涉外企业的行政管理、公共决策和公共策划。主要专业课程: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管理学、 全面质量管理与应用、相关国际公约与中国质检制度、技术标准的经济分析、国际贸易政策与管理、质检法规与行政管理等 。

 

英 语 学 院
本院咨询电话:(010)64492057 64492039

——走向世界的起点

◇ 英语专业 (学制四年,文学学士):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掌握宽广的国际商务基础理论 , 熟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及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了解中西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相关法规;具有较高的汉语写作技能;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 懂得获取学术信息的科学方法;初步具备独立从事英语研究的能力,能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翻译和经济新闻报道的专门人才。

英语学院的专业培养方向有:商务英语、翻译(口译、笔译)和英语经济新闻报道。本科二年级开始,学生可以选择专业方向。届时,学院的专家小组会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学生特长、本人志愿和发展潜力等标准逐个帮助学生认真选择方向。主要专业课程有:西方经贸文章选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谈判技巧、高级商务英语视听说、工商导论、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营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交替口译、同声传译、欧洲文化、美国文化、英美文学、散文分析、英语公众演讲、新闻理论、英语新闻报道、经济新闻分析、新闻采编、英语论文写作、西方经贸文章选读等。

中国语言文学系

本系咨询电话:( 010 ) 64493801

—— 挺立潮头,培养跨文化交流国际型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 跨文化交流方向) (学制四年、文学学士): 本专业以培养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扎实的汉语言基本功为基础,同时依托对外经贸大学的传统优势,突出开放型、国际化特色,加强英语文学和英汉翻译课程,并保证一定数量的经管类课程,从而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中英文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热诚传播中国文化,胜任国际经贸文化交流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中文毕业生将主要在与经贸、金融有关的领域从事管理、文秘、教育、编辑、翻译、文化交流等工作,并应具备攻读更高学位的能力与素质。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批评、写作与演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献导论、中外文学交流专题、比较文学、英汉翻译与编译等 40 余门专业和基础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

本院咨询电话:( 010)64495180 64495078(FAX)

职业生涯成功的起点

金融管理与实务(学制三年,高职) 本专业包括保险、证券、会计方向。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经济金融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本工具,通过重点开设针对金融机构业务的实务课程和以岗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使学生获得参加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能够从事金融领域基本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税收理论与实务、银行会计、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投资分析、证券交易、保险经营管理、风险管理等。

从业方向 可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基本业务岗位的工作。

本专业2006年仅在北京单考单招中招生

 

可授予的学位
2009年招生专业设置
学院专业名称授予学位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类(经济、贸易、金融类)经济学学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经济学(国际税务方向)
物流管理专业(国际运输与物流方向)
经济学(荣誉学士学位实验班)
金融学院 金融学经济学学位
金融工程
投资学
国际商学院 会计学(含ACCA、CGA方向)管理学学位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全球营销方向)
工商管理(全球管理实验班)
人力资源管理
工商管理(中法兰斯“2+3”项目)
英语学院 商务英语文学学位
翻译(英语经贸方向)
英语(传媒方向)
外语学院 阿拉伯语(经贸方向)文学学位
法语(经贸方向)
德语(经贸方向)
意大利语(经贸方向)
日语(经贸方向)
朝语(经贸方向)
俄语(经贸方向)
西班牙语(经贸方向)
葡萄牙语(经贸方向)
法学院 法学法学学位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海关管理方向)管理学学位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涉外行政管理方向)
行政管理(涉外经济事物管理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事业管理方向)
 
信息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学位
电子商务专业
保险学院 保险(风险管理与保险方向)经济学学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方向)
保险(精算与风险管理方向)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对外汉语文学学位
汉语言文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国际政治法学学位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现有专职教师650余人,其中教授120余人,副教授290余人,外籍教师30余人,90%以上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学校还聘请国内外著名大学的150余名教授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相当一部分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本学科领域享有较高学术声誉,中青年教师中有许多人被评为部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或入选国家级各类学术人才培养工程,具有全外语教学或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比例在国内高校中处于前列,基本上满足了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办成一所面向国际、世界知名、规模适度,经济、管理、法律和外语等主要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多科性大学的师资要求。

部分知名教授简介: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王林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联合国跨国公司顾问,曾历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处长,副校长等职,是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1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长期从事世界市场行情、国际贸易理论、西方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国际贸易学科的带头人和国际经济合作专业的创建者。主要为研究生、师资班和本科高年级授课。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实务》(英文版)、《中国对外经济关系》、《英汉国际贸易与金融辞典》(合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经济》卷中“国际贸易”分支(编纂和撰写);发表的学术论文有《国际分工与我国对外经济关系》(获孙治方经济学论文奖)、《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关于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评价问题》、《渥林贸易理论述评》、《朱德国际经济理论述评》、《试论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薛荣久,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知名学者,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专家。曾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西方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研究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并被聘为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2003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长期致力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世界贸易组织问题的研究,著述颇丰。主要有:《国际贸易》(主编,曾获1987年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奖)、《西方经济学家国际贸易学说介评》、《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问题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走上国际市场》、《关税贸易总协定的性质与任务》、《经贸组织与中国大经贸发展》(专著,获1997年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和《跨世纪国际经贸规范丛书》和《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系列丛书等。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林桂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曼彻斯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意大利Bocconi大学、芬兰土尔库工商经济学院访问教授。现任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国际贸易硕士学位(在职)委员会主任。学术专长为:国际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外汇体制。
    白树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被评为校级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跨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
    为本科生开设《宏微观经济学》、《海关估价》、《国际经贸文章选读》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经济学》、《产业组织》等课程。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及世界贸易组织,并出版和公开发表专著和论文多篇(部)。先后参加了亚洲开发银行、海关法制技术援助项目、“原产地规则研究项目”、“WTO 在跨世纪国际经贸关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和"21世纪世界经济与贸易发展前景与我国对策"等科研项目。
    石玉川,教授。兼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管理与规则》、《国际经济合作》等课程。主要著作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方式》等。先后在《国际贸易问题》、《国际经贸消息》、《国际商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桑百川,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专长:中国经济,国有企业改革,外资政策,区域经济。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经济问题专题》、《中国经济概论》、《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并编写了《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发展经济学》等重点教材。近三年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1部、合著3部;有多篇论文和著作获外经贸优秀研究成果著作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等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外经贸部等机构的研究课题多项。
    郭 飞,教授。北京高校首批(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青年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学会理事。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政治经济学原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经济概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国际投资与跨国并购。独立承担国家、部委和高校的科研课题多项。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重要报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10余篇,其中有30余篇被《新华文摘》或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公开出版《中国经济改革若干问题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改革新思考》和《苏联演变与经济改革研究》等专著和教材18部。先后独立获得中国发展与西部开发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全国劳动、工资、社会保险优秀论文(1985—1994年)三等奖、全国中青年学者和企业家改革开放十五年优秀论文奖、北京高校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5次)等科研与教学奖励20余项。
    刘树林,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博士后。专长:数理经济学,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方法,招/投标与拍卖。
    科研成果"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多目标、多专家社会选择管理系统分析理论与应用"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项。有数十篇论文在"IM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pplied in Business and Industry"和《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其中有2篇学术论文被SCI收录,有4篇学术论文被EI收录,2篇论文被美国数学评论收录。曾在美国奥斯丁德克萨斯大学商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
    奉立城,教授,华盛顿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专长:金融经济学,投资分析。曾荣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2003年度"十佳教师"奖。
金融学院
    刘 亚,经济学博士,教授。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主要讲授的课程有:"国际金融学"、"国际金融市场"、"外汇与外债管理"、"国际收支与汇率理论"、"现代西方金融制度"和"金融风险管理"。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收支研究、汇率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研究、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研究和中外金融制度比较研究。目前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学术专著2部,主编和参编教材、专著13部。其中,参编的《比较银行学》教材获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专著《国际金融风险论》获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吴 军,经济学博士,教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吴军教授长期从事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术研究领域包括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风险及防范、金融监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外汇储备管理等。曾成功地主持完成过多项部(行)级科研课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操作与实施》、《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与协调》等重点研究课题,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6部,在《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金融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邱兆祥,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兼任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所所长、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常任理事、北京银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等。长期从事经济金融理论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撰写了数量颇多的学术论著,曾在全国性刊物发表200多篇论文,出版专著20余部,尤其是对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研究颇有建树,出版的《马克思的货币、信用和银行理论》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马克思货币理论问题的专著。曾多次获中国图书奖(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现担任《金融与保险》、《证券导刊》、《现代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等多家有影响刊物的高级学术顾问。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贾怀勤,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党委副书记。
主讲应用统计、管理数量方法、商务调研方法、经贸统计、经济预测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定量分析、市场调研,研究课题围绕统计和定量分析方法在经济贸易和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涉及对外贸易统计制度与方法,国际贸易统计数据的比较,市场调研,财务管理等跨学科领域,对中美贸易平衡问题有深入研究。
    专著《对外经济贸易统计概论》获外经贸部优秀研究成果中青年奖(1992年);教学研究综合项目《创设应用统计新型课程》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年);《经贸统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原产地统计》获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论文一等奖(1998年)。发表《中美经香港转口贸易实证分析》、《外国在华直接投资行为方面若干问题》和《CAI在MBA教育中的应用》等论文数十篇。
    徐子健,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兼任学校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修学院院长、《国际贸易问题》杂志主编。是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兼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评委会副主任,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管理学、国际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跨文化管理等课程,指导研究生逾百名。曾在美国、意大利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数所大学短期讲学。
主要研究领域是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务以及一般管理理论。公开出版《管理学》、《国际企业管理》、《国际营销学》、《国际营销中的文化因素》、《国际经营导论》、《企业管理原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五十年》等学术著作近30部,译著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合作或独立完成的各类研究项目10余个,并曾为若干中外企业提供咨询。
    马春光,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毕业于美国旧金山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我校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在我国国际化经营方面颇有研究。多次应邀赴美国哈佛商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讲授企业管理课程。代表性作品有《国际企业管理》(专著)、《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管理》(专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林汉川,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企业理论与制度、中小企业发展机制与政策、国有企业改革等。已主持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5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出版著作20多部。代表性成果有:《外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比较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探索》、《WTO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研究》、《中国中小企业改制模式比较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别比较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等。
    余恕莲,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为本科生讲授西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会计学原理等课程。先后为研究生讲授"高级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比较会计"和"管理会计"。为工商管理硕士讲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研究方向:国际会计,企业兼并与合并财务报表, 管理会计与成本管理等。主要科研成果有《三维成本概念和成本管理的三个立足点》,《会计准则与市场经济体制》,《合并报表会计方法的理论结构》,《西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
    张新民,博士,教授。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的创立者,资深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FCCA)。现任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
主要研究领域为会计学理论与实务、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分析——质量分析与管理透视、资产管理研究等。主讲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入世与财务管理变革、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分析--质量分析与管理透视、资产质量分析与管理等课程。公开出版了《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分析》、《中国会计热点问题》、《会计学原理》、《税务会计》、《中级会计英语》等学术专著和教材,并主译了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著作《高级会计实务》,在《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张建平,博士,教授。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市会计学会理事。曾荣获获首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十佳教师"奖等。
曾作为高级顾问,为公司和政府提供财务分析、战略决策、投融资决策、资本预算、企业价值评估等服务。出版著作主要有:主编《当代会计与财务管理最新大辞典》、专著《跨国经营的财务管理》、主编《怎样开拓中国大陆市场》、译著《英国公认会计师协会教材·公司财务管理》;此外还发表科研论文二十多篇。
法学院
    沈达明,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年入法国巴黎大学法学研究院攻读法学,1939年获法国法学博士学位。先后在重庆朝阳学院法律系、国立安徽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任副教授、教授。调到北京对外开放贸易学院后,长期从事法语和国际经济法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并多次到国外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1991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现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顾问、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法学组成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席、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条法司顾问、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法律顾问,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法学家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学科创建人之一。
    精通英语、法语,曾参加《毛泽东选集》法文版的翻译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法律文件法文本的审定工作。主要著作有《英美银行业务法》、《德意志法上的法律行为》等,合著有《工业产权与技术转让》、《国际融资的法律与实务》、《国际贸易仲裁中心--瑞典的法律与仲裁》、主编(合著)的《国际贸易法》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和司法部优胜教材奖,被列为全国法律学科适用教材;《国际商法》获对外经济贸易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沈四宝,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并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及英国伦敦粮食饲料贸易协会(GARFTA)等仲裁机构任仲裁员。
    曾多次前往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进修和讲学,并参与我国公司法及有关公司法规的立法和咨询工作。主要科研成果有:《美国标准公司法》、《西方国家公司法概论》、《国际投资法》、《涉外经济法教程》、《股份制企业组建和运作》,并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有50多篇专业论文。主要译著有:“美国标准公司法”、“西方国家公司法概论” (修订版)、“国际投资法”、“中国涉外经贸法”(第二版)及“国际商法简编”等。为1999-2000年度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
    王 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法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主要学术成果有《国际商事合同的法律适用》、《美国合同法》、《美国法律史》、《美国合同法案例选评》、《国际私法案例教程》、《国际商法论丛》。在美国Loyola Law Review、《国际商法论丛》等刊物上发表Punitive and Compensatory Contract Damag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UCC,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Law、"评我国新合同法上合同转让的原则"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高西庆,法学博士,教授。北京、洛杉矶、香港及斯德哥尔摩等地仲裁机构仲裁员,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曾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现任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
    1988年回国后在对外经贸大学法律系任教,并参与创建中国证券市场的工作。曾任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发行部主任及发行审核委员会主持人,主持起草了大量有关中国证券的法规,主持参与了中国证监会与香港、美国、日本等证监管理部门的有关法律问题谈判,主持审核了数百家股份公司的发行上市申请。创建了海问律师事务所和海问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在中外一些主要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多篇,论述涉及反托拉斯法、投资法、金融、证券法、公司法、政治及法律哲学思想等方面。目前讲授比较证券法、民事侵权行为法、证据法及投资法等课程。
    丁 丁,博士,教授。法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会员、北京市法学会国际法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先后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法学院、德国马普外国司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瑞士比较法研究所、国际统一司法协会等研究机构进修。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国际商法、国际经济法、公司投资法等课程。著有《中国涉外经贸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统一法运动评介》"CHINA and CISG:Theory and Practice"等著作;用中英文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石静霞,教授。199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跨国破产的法律问题研究》获"全国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现为中国企业破产与重整法起草小组成员,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
    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世界贸易组织法》、《跨国公司法》、《国际私法等课程》,教学效果良好。主要研究领域是跨界破产和国际服务贸易的法律问题。在"INSOL International Insolvency Review","Australian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中国法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英文学术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多部。代表性著作有Chinese Cross-Border Insolvency: 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Cross-Border Insolvencies、"用尽当地救济规则与国际争议投资的解决"等。
信息学院
    陈 进,工学博士、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信用卡》杂志编委会委员、《金融科学》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人民银行"网上银行发展与监管工作组"专家,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外贸部电子商务与信息化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电子货币、金融电子化研究、计算机辅助金融分析与评估、金融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先后主讲课程十余门,完成研究课题与工程建设三十多项,出版编著《电子商务与金融安全》、《电子商务战略》、《网络营销管理实务》、《计算机应用系统》等数部,发表 "国际互联网络带动的金融投资服务"、"电子商务中的安全电子交易系统"、"电子货币工程发展战略"、"电子商务时代的电子货币管理"、"金融支付、清算与结算系统的发展"等论文九十余篇。
    席宁华,教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数据库、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成果“经济指标和人员业绩‘写实管理法’”获外经贸部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国家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陈恭和,教授。美国国际管理研究生院MBA。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程序设计、系统开发与实施、电子商务等课程。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和系统开发。
英语学院
    陈准民,教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教学研究领域涵括经贸英语、经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开设经贸英语口语、对外经贸信函、工商导论、《工商教育中的教学法》《互联网和经贸英语》等课程。独立编写并出版了《实用经贸英语口语》、《英语生意经》、《模拟期货贸易》等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如英国的"Simulation/Games for Learning"上发表了Learning Management English through Computer Simulation等科研论文多篇。曾制定并推行了多项改进教学管理的措施,独立研制开发了《教学调度系统》、《教师评价系统》等多套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软件。
    李 平,教授。现任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对外经贸大学语言文学文化研究所所长。学术专长为跨文化研究,尤其是美国文化、中美文化比较研究等。主要科研成果有《国际商务应用文写作》、《小城故事》、《平托夫人集》、《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等译著。
    王关富,教授。现任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曾是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科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专长为商务英语研究、国际企业管理。主要科研成果有:国家教育部"十五"教材规划商务英语系列教材《商务英语阅读》和《国际经济导论》等。
    蒋显璟,博士,教授。现任英语学院语言文学系主任。学术专长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研究以及英国诗歌等。主要科研成果有《生命哲学与诗歌》、《试论新批评》、《试论中诗英译的几个层面》、《解剖与解剖》、《弗莱对圣经的神话结构主义解读》等论文以及译著多部,如《简朴生活》、《双重火焰》、《未来时速》等。
    黄 豪,博士,教授。1999 年8 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获博士学位。主要学术领域为语言学、现代英语。
外 语 学 院
    杨言洪,教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本校外语学院院长,区域国别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79年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阿语专业;后赴苏丹进修。代表性科研成果:主编《阿汉成语谚语辞典》获北京市社科二等奖;翻译《一千零一夜》等文学作品百余万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李爱文,教授。市级学科带头人。现任外语学院副院长,区域国别研究所副所长,《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经济,研究成果主要有《日本企业论》、《现代中国的企业经营》、《管理学与现代社会》等译著和《日汉贸易详解辞典》(编著)、《日本企业的效率与问题》(论文)、《现代中国的企业征税及其问题》(论文)等。
    朱 凯,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任外语学院副院长,中国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教学研究会理事,是世界民族学会和北京作家协会的会员。目前从事西班牙-拉美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学研究,曾多次赴西语国家参加学术考察活动。出版发表专著、译著多部,发表论文近20篇。
中 德 学 院
    王正富,教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曾荣获 "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独立撰写、主编和参编的著作、教材共10余部,代表性著作有《外贸德语会话》、《德汉经济贸易字典》、《德汉袖珍字典》、《废墟上崛起的德国》、《中德经济合作导论》等。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等10余篇。熟悉经济管理和企业运作机制,特别是对"目标管理及规划体系"有深入研究和丰富实践经验,曾参与国内、外众多企业改制、改组方案的策划、咨询和组织工作。担任中国国际贸易协会理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产企业董事长等社会职务。
    李伯杰,教授。曾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本科生、研究生和强化德语班开设过多种课程。致力于德国浪漫派文学和德国文化史的研究,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的德国浪漫派文学研究中的一些空白。发表关于德国文学、美学、哲学、文化的译文、译著共计93万余字,其中论文《诗与哲学的综合》于1990年获我国德语文学研究的最高奖项"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即将出版专著《德国文化史》。
人文与行政学院
    郑俊田,教授。现为人文与行政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海关学会常务理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关学会中心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税研究中心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贸易技术性措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曾先后讲授"海关行政管理"、"海关监管实务"等多门课程,面对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中国海关通关实务"课程。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海关通关实务》、《走向21世纪的中国关税》、《海关实用全书》等。主要论文有《H-O理论再分析:对里昂惕夫反论的回答》、《关于我国加工贸易问题》、《海关通关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海关通关制度改革及其效益分析》等。
    车洪波,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人文与行政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哲学原理、文化建设。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专题研究"、"马恩经典哲学著作选读"、"领导科学"、"人才学"等课程。出版专著《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沉思》,参编多部;在国家、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转载。多次获省市级教学、科研学术奖励。
    荣 真,教授。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近年来主攻中国民俗信仰。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专题、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行政管理史、中国通史、中国文化专题、中国传统总结等。主要论文有:《唐甄政治思想刍议》、《回天梦—甲申之变》、《老子思想略论》、《张居正冯保矫诏辨正》、《关公崇祀初探》、《城隍崇祀三题》、《也谈中国历史上的开放问题》、《再论中国历史上的开放问题》、《天灾中的人性》、《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等。主要专著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王莽传》、《老子素描》等。另有参编著作及工具书多部。
    白延庆,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文与行政学院中文系副主任。主讲课程包括:大学语文(现代部分)、写作与演讲、小说鉴赏与写作、应用文写作、公文写作等。主编教材包括《金融实用文体写作》、《新编金融实用文体写作》、《公文处理与写作》(与人合作)以及《公文写作》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中外文学》、《小说》、《北京文学》等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小说集《归国少女》由作家出版社于1994年4月出版发行。长篇小说《迷幻激情》由中国戏剧出版社于1997年12月出版发行。300余万字的文学手稿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保 险 系
    陈 欣,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保险系主任,纽约保险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保险法,财产与责任保险。

研究机构
    夏友富,教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欧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青联委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理事、商务部WTO新一轮谈判贸易与环境议题谈判专家顾问咨询组组长及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等部委的若干专家委员会的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欧盟经济合作;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与中国发展;对外开放与可持续发展(贸易与环境);利用外资与跨国公司。
    主要著作有《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2002年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报告》等。先后在《国际贸易》、《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完成4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联合国有关机构及国外学术团体等委托的课题,600多万字,15个研究报告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曾获1992年度、1994年读、2003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届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论著三等奖。
    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中青年学了带头人。1995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

    张汉林,博士,教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中国美国经济研究会理事,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山东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核心课《国际贸易》、《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经济学》、《地区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组织专题》等。主要研究GATT/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贸易与发展、国际投资与外国投资法等。先后在《美国研究》、《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太平洋学报》、《国际贸易问题》、《对外贸易实务》、《国际商报》等杂志、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GATT条款研究及运用》、《国际服务贸易》、《GATT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比较研究》、《经贸竞争新领域──服务贸易总协定与国际服务贸易 》、《经济增长新引擎:国际直接投资方式、规范与技巧》、《经济全球化、世贸组织与中国》等。

学生人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现有各类学生1万余人,其中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6400余人,研究生近3500人,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1700人。学校培养的学生一直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娴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而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几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外语类等级考试的成绩和通过率均名列前茅,在各类外语比赛中屡屡获奖。学校学生代表队已五次代表中国参加“全球企业管理挑战赛”并蝉联两届世界冠军。2005年,学校两支代表队更分别在“欧莱雅全球在线商业策略竞赛”中获得了本科组世界冠军和MBA组全球季军的优异成绩,为中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赢得了世界荣誉。学校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及中国驻外商务、金融机构,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尤其是经贸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