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介绍
学院名称2019年招生专业网址联系电话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云亭创新人才实验班)、秘书学https://wxy.nwnu.edu.cn0931-7971332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历史学(云亭创新人才实验班)http://lswh.nwnu.edu.cn0931-7975081
教育学院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前教育http://202.201.48.16/cate.do?dept=00060931-7971087
心理学院心理学、应用心理学https://xlxy.nwnu.edu.cn0931-7975316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https://mayuan.nwnu.edu.cn0931-7971247  
哲学学院哲学https://phil.nwnu.edu.cn13893385768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科学https://glxy.nwnu.edu.cn0931-7975027
法学院法学https://fxy.nwnu.edu.cn0931-7971872  
经济学院经济学(云亭创新人才实验班)、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经济统计学https://jjxy.nwnu.edu.cn0931-7971832
商学院会计学、会计学(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http://sxy.nwnu.edu.cn0931-7971781
外国语学院英语、英语(云亭创新人才实验班)、俄语、翻译、日语、阿拉伯语https://wyxy.nwnu.edu.cn0931-7971212
音乐学院音乐学、音乐表演https://music.nwnu.edu.cn0931-7971676
舞蹈学院舞蹈学、舞蹈表演https://dance.nwnu.edu.cn0931-7971726
美术学院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书法学https://art.nwnu.edu.cn0931-7971214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体育教育(高水平运动员)、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https://tyxy.nwnu.edu.cn0931-7971472
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云亭创新人才实验班)、信息与计算科学https://sxxy.nwnu.edu.cn0931-7971124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https://jsj.nwnu.edu.cn0931-7971821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学、物理学(云亭创新人才实验班)、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https://wdxy.nwnu.edu.cn0931-7971503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化学(云亭创新人才实验班)、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https://chem.nwnu.edu.cn0931-7970806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物科学(云亭创新人才实验班)、生物技术、制药工程https://art.nwnu.edu.cn0931-7971770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地理科学(云亭创新人才实验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https://dhxy.nwnu.edu.cn0931-7971754
教育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出版http://eduyun.nwnu.edu.cn/websites0931-7971462
传媒学院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https://cmxy.nwnu.edu.cn0931-7970920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文化产业管理https://lyxy.nwnu.edu.cn0931-7971701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https://foreign.nwnu.edu.cn0931-7971398
敦煌学院旅游管理(中职对口招生)、美术学(中国画、油画方向)、舞蹈表演http://dunhxy.nwnu.edu.cn0937-8858106

西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按设置时间排序)

重点实验室

西北师范大学省部级科技平台

序号

类别

名称

挂靠单位

批准部门

批准时间

批准文号

1

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西北师范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科技部、

教育部

2013年12月

国科发农[2013]716号

2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互联网教育数据学习分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技术学院

国家发改委

2016年10月

发改高技[2016]2203号

3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教育部

2009年11月

教技函[2009]79号

4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省科技厅

2003年11月

甘科计[2003]32号

5

甘肃省生物电化学与环境分析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省科技厅

2010年7月

甘科计[2010]18号

6

甘肃省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省科技厅

2010年7月

甘科计[2010]18号

7

甘肃省行为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心理学院

省科技厅

2016年7月

甘科计[2016]12号

8

甘肃省工程研究   

中心(工程实验室)

甘肃省特色植物有效成分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省科技厅

2008年10月

甘科农[2008]30号

9

甘肃省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发改委

2011年1月

甘发改高计[2011]48号

10

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工程研究中心

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

省发改委

2012年5月

甘发改高技[2012]756号

11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工程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省发改委

2012年5月

甘发改高技[2012]756号

12

甘肃省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工程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发改委

2012年9月

甘发改高技[2012]1556号

13

甘肃省数字化教育工程实验室

教育技术学院

省发改委

2013年8月

甘发改高技[2013]1336号

 

14

甘肃省电化学技术与纳米器件工程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省发改委

2015年11月

甘发改高技[2015]1176号

15

甘肃省智能信息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省发改委

2016年11月

甘发改高技[2016]1099号

16

甘肃省土地利用与综合整治工程研究中心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省发改委

2017年12月

甘发改高技[2017]1162

17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保水化学功能材料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化学化工学院

省科技厅

2017年12月

甘科外[2017]2号

18

激光等离子体光谱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省科技厅

2017年12月

甘科外[2017]2号

19

联合实验室

3D打印应用与制造联合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科技厅

2018年1月

甘科计[2018]2号

20

物联网联合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科技厅

2018年1月

甘科计[2018]2号

21

虚拟现实联合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科技厅

2018年1月

甘科计[2018]2号

22

省级研究中心

甘肃省软科学研究中心

经济学院

省科技厅

1998年

科技厅政策处

23

甘肃省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研究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教育厅

2015年2月

甘教技[2015]3号

24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西北特色农产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生命科学学院

省科技厅

2011年2月

甘科高[2011]6号

25

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省林业厅

2017年11月

甘林发[2017]114号

26

产业联盟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产业联盟

生命科学学院

省工信委

2012年12月

甘工信发[2012]982号

27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青少年体质监测与健康促进高校重点实验室

体育学院

省教育厅

2014年1月

甘教技[2014]3号

28

甘肃省高等学校虚拟仿真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

省教育厅

2016年3月

甘教技[2016]1号

29

行业技术中心

甘肃省特色功能食品加工行业技术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省工信委

2014年12月

甘工信发[2014]635号

30

协同创新中心

风沙危害区生态修复与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化学化工学院

省教育厅

2015年5月

甘教技[2015]9号

 

西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省级以上研究机构

序号

基地平台名称

基地平台

主  任

依托单位

批 准 文 号

批准部门

1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王  鉴

教育学院

教社政函〔2004〕50号

教育部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傅  敏

教育学院


教育部

3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究基地

刘  基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部

4

甘肃教育发展研究院

李瑾瑜

教育学院

甘科政〔2005〕38号

省科技厅

省教育厅

省人事厅

5

全国高校古委会直属所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郝润华

文学院


高校古委会

6

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赵逵夫

文学院

甘教发〔2007〕62号

省教育厅

7

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

刘  基

社会科学处


省委宣传部

8

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刘  基

社会科学处

历史文化学院

甘教技〔2012〕65号

省教育厅

9

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

把多勋

旅游学院

甘旅办字〔2006〕65号

省旅游局

10

甘肃省地方性法规评价中心

杜睿哲

法学院


省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

11

西部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李瑾瑜

教育学院

甘教技〔2010〕30号

省教育厅

12

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田  澍

历史文化学院

甘教技〔2010〕30号

省教育厅

13

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

张文礼

社会发展与

公共管理学院

甘教技〔2010〕30号

省教育厅

14

甘肃教育网络舆情信息监测中心             

符得团

传媒学院


省教育厅

15

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心

陆春萍

社会发展与

公共管理学院

妇字〔2013〕36号

全国妇联

16

人才战略与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张永丽

商学院

甘人社函〔2013〕223号

省人社厅

17

中西人文经典诠释研究中心

李朝东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教技〔2013〕70号

省教育厅

18

西北法律文化资源整理与应用研究中心

吴国

法学院

甘教技〔2013〕70号

省教育厅

19

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

郭绍青

教育技术学院

甘教技〔2013〕70号

省教育厅

20

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

张润君

社会发展与

公共管理学院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

21

文化产业与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研究中心

把多勋

旅游学院

甘宣发{2014}178号

省委宣传部

22

甘肃省融合媒体研训基地

陈积银

传媒学院


省委宣传部

23

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张永丽

商学院

甘高宣教{2015}4号

省教育厅

24

‘一带一路’战略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王  鉴

教育学院

甘教厅〔2016〕103号

省教育厅

25

甘肃省文化资源与华夏文明建设研究中心

赵逵夫

文学院

甘教厅〔2016〕103号

省教育厅

26

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杨立勋

经济学院

甘教厅〔2016〕103号

省教育厅

27

法治引领推动甘肃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杜睿哲

法学院

甘教厅〔2016〕103号

省教育厅

28

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联系点和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

杜睿哲

法学院

甘人大常办发〔2017〕70号

甘肃省人大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览表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学科带头人

学科批准部门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学院

王嘉毅

教育部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文史学院

赵逵夫

教育部

 

西北师范大学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学科一览表

序号

重点学科名称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依托学院

1

哲学

0101

哲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2

理论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经济学院

3

应用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经济学院

商学院

4

法学

0301

法学

法学院

5

社会学

0303

社会学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6

民族学

0304

民族学

历史文化学院

7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8

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教育学院

9

教育技术学

0401

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院

10

心理学

0402

心理学

心理学院

11

体育学

0403

体育学

体育学院

12

中国语言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院

13

外国语言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学院

14

新闻传播学

0503

新闻传播学

传媒学院

15

考古学

0601

考古学

历史文化学院

16

中国史

0602

中国史

历史文化学院

17

世界史

0603

世界史

历史文化学院

18

数学

0701

数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

19

物理学

0702

物理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20

化学

0703

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21

地理学

0705

地理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2

生物学

0710

生物学

生命科学学院

23

生态学

0713

生态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24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25

软件工程

0835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6

公共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27

艺术学理论

1301

艺术学理论

美术学院

音乐学院

舞蹈学院

传媒学院

28

音乐与舞蹈学

1302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学院

舞蹈学院

29

美术学

1304

美术学

美术学院

3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培育)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化工学院

31

环境科学与工程

(培育)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32

设计学(培育)

1305

设计学

美术学院

 


可授予的学位

 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心理学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美术学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2个博士二级授权专业,哲学等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政治学理论1个硕士二级授权专业,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1272人,教授280人,副教授519人。博士生导师123人,硕士生导师898人。现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导人才2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职人员1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5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人选23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

学校聘请了10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学生人数

学校自独立设置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23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学生30011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8113人,博士研究生392人,硕士研究生6141人,留学生330人,继续教育学生5035人。连续六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08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获得优秀。2010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