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介绍

院系与专业介绍

 

土木建筑工程系


土木工程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计算机基础、结构力学、工程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能在房建、交通、城建、市政、机场、港口、国防等部门从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等土木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钢结构、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专业方向

建筑工程方向:主要学习房屋建筑、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工程概预算、结构抗震设计、建筑结构CAD等内容;

交通土建方向主要学习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路面工程、道路施工组织管理、道路工程概预算等专业内容。

就业方向

建筑工程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设计院、工程局、建筑企业及房地产业从事项目管理、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工程咨询、监理等工作,也可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等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道路桥梁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公路交通、城市道路等相关工程建设领域、设计院、建筑企业及各交通部门从事管理、规划、设计、施工、咨询、服务等工作,也可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工程管理

学制:四年

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工程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工程经济学、工程管理软件应用、管理学原理、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概预算、测量学、建筑法规等。

专业方向

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主要学习工程项目监理的基本概念、目标规划、动态规划、组织协调、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及编录的法律法规,以及建筑施工组织、流水施工、横道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的基本知识、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等相关内容;

工程造价方向:主要学习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概预算相关内容,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具备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编制建设工程招投标文件及合同管理的能力;熟悉建设法规、会计及财务管理。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铁路、公路及建筑行业的建设部门、设计院、工程承包单位、房地产公司、咨询公司、政府部门、科研院校等单位从事工程造价管理、招标投标、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项目可行性研究、合同管理、工程概预算、经济技术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及科研教学等工作。

 

 

测绘工程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以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测绘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的各种教学活动,使毕业生成为具备人文基础知识和修养,掌握地面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等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基本建设部门从事设计、实施、管理各类测绘工程或相关科研、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工程测量、数字化测图、控制测量学、AutoCAD应用及其二次开发、数字化测图、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测量平差程序设计、遥感原理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在交通工程、市政工程、国土管理与规划、军事、资源开发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事测绘工程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信息技术公司及政府机构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技术开发工作。

 

 

建筑设备与环境工程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特殊环境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电工技术、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空气调节、工业通风、供热工程、建筑给排水、空调用制冷技术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是在各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或动力部门工作,也可在设计院、建筑环境设备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城镇物业管理公司、燃气公司、政府的城镇规划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智能化管理、设备开发与代理,相关的科研、教学等单位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建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能树立爱国主义思想、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组织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能力,具有一般房屋建筑机构构件的设计能力,初步具有计算机应用技能。能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检测等技术和管理工作或能胜任企事业单位的建设和房管部门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主干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材料、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土木工程概预算、工程质量检测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铁路、公路、房建、城建、市政、机场、水利、港口工程等部门的勘察单位、工程公司、管理单位从事工程规划、施工管理、预算管理、工程监理、质量管理等现场工作。

 

 

城镇规划(专科)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镇规划设计与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镇规划设计、城镇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镇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镇道路交通规划、城镇市政工程规划、城镇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策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应用等方面工作的知识结构全面的城镇规划与城镇建设管理高级应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素描、色彩、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构造、测量学、城市道路与交通、城镇工程系统规划、村镇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学、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房地产开发、城市与风水等。

就业方向

在规划院、建筑设计院或设计事务所从事城镇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及项目管理工作;在规划管理局、土地管理局、住宅发展局、建设委员会等城建管理部门和计划委员会等政府宏观调控部门从事城建管理与规划管理工作;在工程公司、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从事城镇规划的施工管理和监理工作,也可从事房地产开发前期可行性研究、房产项目设计策划等工作。

 

机电工程系

自动化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嵌入式应用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学生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自动化及计算应用领域有关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开发、系统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电路分析、英语、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DSP、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电机与拖动基础、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计算机控制系统、工厂供电、运动控制、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嵌入式系统设计。

专业方向

工厂自动化也称车间自动化,主要学习自动完成产品制造的全部或部分加工过程的技术。它和信息与通信、办公自动化、新材料、生物工程、保健与医疗技术并列为当代六大主导新技术;

智能楼宇:主要学习通过楼宇自控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以丰富灵活的控制、管理软件和节能程序,使建筑物机电或建筑群内的设备有条不紊、综合协调、科学地运行,从而达到有效地保证建筑物内节能、环保、舒适的目的。

就业方向

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与本专业就业领域相关联的行业在近年来借助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因此,学生毕业后就业面十分广阔,可到高新技术公司及生产部门、建筑行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自动化系统和装置、电子技术、计算机、智能仪器仪表、通信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教学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德、智、体、美良好综合素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系统理论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本专业毕业生能胜任企事业、科研、教育、金融、经济以及行政等单位的计算机类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主干课程

程序设计(C)、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硬件综合设计、嵌入式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专业方向

嵌入式应用软件与开发:主要学习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嵌入式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的辅助设计、集成、开发与维护。

建筑工程软件设计主要学习以建筑动画场景渲染为中心、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基础、能熟练阅读建筑图纸、熟练使用2种以上三维软件(3dsmax,maya,xsi)和后期合成特效软件;对画面有较强的艺术控制能力、对三维运动具有较强的把握能力,独立进行建筑场景数字交互类展示系统的开发。

就业方向

信息技术(IT)行业、教育培训机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维护、平面设计/动画制作、金融、通讯、税务、外贸、工商、海关、房地产及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应用计算机的企、事业单位和行业、政府管理部门。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模具等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规划、机电系统控制、数字化设计与逆向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能在科研设计单位、厂矿企业、学校和机械工程管理等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制造、逆向、维修以及生产管理工作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主干课程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制造技术基础、精度设计与检测、计算机绘图、数字化绘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逆向工程设计、模具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汽车零部件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汽车构造、敏捷制造。

专业方向

汽车零部件设计:主要学习汽车逆向工程设计、汽车零部件设计等,学习采用正向和逆向设计技术对汽车发动机、底盘等结构的主要零部件进行原理分析和改进设计,及其制造工艺分析,实现汽车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设计与制造,以满足我国日益扩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人才需求。

制造工艺与装备:主要学习敏捷制造技术、快速原型技术、精密制造和特种加工技术等先进的制造技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分析与设计如何快速响应市场的需要,使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等各项工作并行进行,不断改进老产品,迅速设计和制造能灵活改变结构的高质量的新产品,以满足市场不断提高的要求。

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广,可在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国防部门、高新技术部门、设计研发机构等相关机构从事机电产品和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技术管理,或从事传统制造行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市场营销与技术服务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在高校、科研单位从事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以过程装备设计为主体的多学科交叉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机械工程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机械、化工、建材、环保等行业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制造等工作,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主干课程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制造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过程设备原理、检测技术、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控制系统集成、水泥工艺与装备、化工配料与控制系统、环保装备与控制、流程加工工艺与装备、过程控制系统及工程

专业方向

流程工艺与控制主要学习各类仪器仪表的原理及应用、DCS控制原理与系统开发,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水泥生产设备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掌握有关设计标准及规范,掌握包括工艺、设备和控制在内的成套设备设计

建材装备与控制以建材机械为特色,服务于大型建材及其装备企业,培养学生掌握通用机械及建材机械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开拓、创新的意识、思维和综合能力,满足大型建材及其装备企业所需的生产装备与控制的技术应用和管理型科技人才。

就业方向

主要到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医药、食品、机械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工业工程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制造业,兼顾现代物流、服务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具有坚实的制造工程技术基础,又掌握管理科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工业工程创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能够对复杂的生产或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可在制造业、服务业、物流业、行政机构、公共管理部门、学校及科研机构等各类单位从事工业工程的应用与研究工作,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主干课程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制造技术基础、数字化绘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逆向工程设计、电气控制与PLC、数字影像技术、人因工程、标识检测与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专业方向

制造系统方向:主要学习先进制造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现代先进制造系统的设计,学习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云系统和现代化数字化控制的加工设备设计能适应不同加工对象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按照装配作业配套需要,及时安排所需零件的加工,实现及时生产,从而减少毛坯和在制品的库存量,及相应的流动资金占用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数量和厂房面积;减少直接劳动力,在少人看管条件下可实现昼夜24小时的连续无人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物流与服务系统方向:主要学习物流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学习应用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无纸拣货系统技术、EDI技术、GPS技术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对运输、储存、包装、卸载、搬运、配送、流通、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进行物流系统决策与设计,输出最佳的物流服务系统,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

就业方向

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不仅可在各类机械、电子、汽车等制造型企业从事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设备管理、制造业信息化等工作,还可在各级政府、服务部门从事组织、协调等以技术为基础的系统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机构从事相应的研究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现代信息社会的建设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子电路、微波天线、信号处理、电子系统与设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充分的专业实践锻炼,能在科研院所、企业、国防、高校等单位从事本学科领域的开发设计、应用与管理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英语、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DSP、现代通信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FPGA与片上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就业方向:

专业方向

仪器仪表主要学习电子技术、嵌入式应用技术、微处理器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及虚拟仪器技术,具备智能电子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的产品辅助设计、系统集成、调试与开发。

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处理主要学习电子技术、嵌入式应用技术、DSP应用技术、图像传感技术、多媒体信息压缩与编码技术,具备通讯系统、遥控遥测系统、数字媒体系统与信息家电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能力。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信息产业、电信部门、国防公安、能源交通、空中管制、金融证券、党政办公、智能家电和电子设备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信息智能化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运营和管理等工作。

 

 

工业设计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并能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工业设计史论、设计素描、色彩、构成基础、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机械设计基础、制造技术基础、人因工程、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I设计、包装设计、产品开发与创新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相关企业、科研单位、国家机关和高等院校从事产品应用研究以及机电、家具等产品的造型、结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空间设计与商业展示设计等工作,并能从事科研开发和教学工作。

 


经济管理系

工商管理

学制:四年

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财务、生产、营销和法律等方面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企业策划、生产运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商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

工商管理专业导论1、工商管理专业导论2、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运筹学、公共关系学、工商管理专业学术论文阅读与写作、税法、项目管理概论、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发展经济学、商务沟通与管理(双语)、创业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战略管理。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在国家和省市各级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大中型工商企业为主的内资企业,外资或涉外经营的工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类型的咨询服务等中介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基础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到国外高校深造学习。

 

 

市场营销

学制:四年

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知识面宽,基础扎实,既掌握市场营销及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又具备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能在国家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特别是民营企业从事市场营销实际管理工作,以及市场营销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市场营销专业导论1、市场营销专业导论2、市场调查、广告理论与实务、销售渠道管理、消费者行为学、服务营销、品牌管理、战略营销、市场营销原理(双语)、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实务、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学术论文阅读与写作、网络营销、全球市场营销、零售管理、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房地产营销管理。

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宜在各类企业和各类公司中从事产品销售,国内国际市场营销,市场开拓、管理、分析预测工作,也能在大中专院校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辅助工作。

 

 

会计(专科)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具备一定外语水平、专业写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潜能,具有为高层次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领域胜任专业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会计专业导论1、计算机会计学、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经济法概论、税法、财务报告分析、财务会计制度设计、金融企业会计、税收筹划、资产评估、审计实务。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社会团体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物流管理(专科)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管理学科为理论基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具有质疑、独立、创新与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思维、表达和写作能力,具备自主学习与终生求学不止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和经济、管理、信息等学科理论基础,熟悉物流管理相关法规,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物流管理专业导论1、物流学通论、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运作管理、物流系统分析、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物流客户服务实务、国际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合在物流企业、生产流通企业、政府规划部门以及社会研究机构,主要从事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区域与国际物流规划以及物流信息系统构建及分析等相关工作。

 

 

基础科学系

 

英语语言文学

学制:四年

学位:文学学士

英语教育方向

培养目标

英语教育方向培养适应我国市场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的系统理论和英语对象国家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知识,有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成为能够适应当前高等、中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应用性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写作、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管理

 

商务英语方向

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熟悉商务法律、法规,掌握国际商务活动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运用英语进行商务贸易、商务谈判和企业管理等各类商务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现代各类经贸活动要求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听说、商务翻译、英语语言学、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阅读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外企、IT企业、工商、经贸、文化、科技、旅游、外事等领域,从事翻译、文秘、教学、报关、管理、商业贸易等工作。

 

 

重点实验室

 

                实验中心与实践基地

 

为适应社会对一线工程技术人才操作能力的高标准要求,学院建有8中心3基地的高规格实验实训教学环境。它们分别是: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测绘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理化实验教学中心,外语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制造工程实践基地,电子工艺实践基地,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具备了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教学条件,形成了以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综合应用实践平台和工程基础训练平台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

重点学科

 

 依托绵阳科技城优越的科技创新环境,以机械电子工程、建筑工程为支柱型学科专业,培养适应新兴技术产业创立及传统产业转型改造之急需的生产一线工程师和生产组织与管理人员,服务于绵阳科技城建设,服务于中国经济建设。

 

可授予的学位

 

学生毕业颁发国家教育部统一网上验证的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学士学位证书。

师资力量

陈友冰,中共党员,西南科技大学城市院客座教授,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海峡两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安徽省首批拔尖人才、享受政府高级知识分子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被聘为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客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台湾世新大学“学术大家”讲教授,安庆师院讲座教授。并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汉城大学、成均馆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庆应大学等海外学府邀请讲学。近年来主持国家项目1项,安徽省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参加国家重点项目1项,北京市重点项目1项。在国外、海内外出版专著13部,800多万字;发表国家级、海外及省级论文48篇,其著作及论文多次荣获国家、省市优秀成果奖。

 

唐先田,西南科技大学城市院客座教授,安徽宿松人,中共党员,历任安徽《党员生活》杂志副主编、主编,安徽省社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副院长,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主席团成员、省文学学会会长,享受政府高级知识分子特殊津贴。近年来出版专著7,发表论文32篇,论文《邓小平文艺理论宏观解读》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

 

 

于远忠,1939年出生,中国灾害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四川省土木岩土学会理事、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参加了成昆路、襄渝铁路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等重要工程的建设,长期从事水、工、环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近年来在国际国内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59篇,专著一部,论文《长江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获“七.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徐明民,江苏吴县人,196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中共党员,数学学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四川省应用数学协会第二、三届理事,第三界学术委员会委员。多年来一直在西南科大从事数理统计、经济数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先后发表了《多人有误检查的参数估计》,《三参数威布尔分布有替换定时截尾试验的极大似然估计》等学术论文31篇,其中一级核心期刊7篇。论文《微机排课调课系统》被评为1987年建材行业计算机应用优秀项目及绵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种经优化的新型研磨体形状》获1994年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等科研成果。

莫增萌,193512月出生,广西博白人,1963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原西南科技大学专家督导委员会委员,哲学系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哲学、逻辑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形式逻辑》、《公共关系学》、《简明台湾人物辞典》等著作及《通俗市场营销学》、《现代市场营销》等营销学教材的编著。

 

 

李绍成   四川大学毕业,现为西南科技大学教授。长期在高校从事数学与

科研工作,发表论文二十多篇,部分论文获奖。出版《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则》、《初等数学研究与教法》等高校教材。擅长应用数学,主攻数学模型。1995年获绵阳市优秀教师称号。受聘中国管理科学院、省社科院等学术机构特约研究员。入选《中国当代高等学校教授大典》名录。

 

 

刘同楷   西南科技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毕业。长期在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任教,督导专家组成员。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多次担任西南科技大学建模全国竞赛参赛队的指导教师,曾荣获“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四川赛区一等奖”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先后在“四川大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西南工学院学报”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编著或参编出版的著作有《高等数学学习参考》等。

 

夏伯才,19652月生,四川仁寿县人,中共党员。于19847月毕业于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同年分配到四川省峨眉冶金机械厂工作,1992年获四川省中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工程师)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同时受聘。1995年,考入重庆大学攻读铸造专业硕士学位,19984月获工学硕士学位后,参加国家统分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到职工工学院工作,专业技术职务同时转为讲师。2001年获副教授任职资格,同时受聘。20019月在重庆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412月获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25月~20066月,从事教学及科研管理工作,任教务处(科研处)主任兼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为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现为机电系专职教师。

 

王维学,于19897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被分配在中物院工学院作专职教师至今;19959月考入重庆大学自动化系,19987月获自动控制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0029月被聘为副教授。现在职攻读电子科大信号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

 

张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大学本科学历,经济管理专业。曾发表的文章有:主持学校课题《酒店旅游管理特色课的探索》,《双因素理论简评及对管理的启发》第一作者《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200712期,主编《宾馆员工培训教材》等。

 

学生人数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西南科技大学举办,并与万博社会事业发展集团共同发起创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院长李众立教授,是西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

学院现有18个本专科专业,14个本科专业,专业以工为主,涵盖工、管、文等学科领域。学院以建设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城市型工科大学为目标,深化“本科学历+学位+专业技能素质”的工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有在校生4000余人,设计发展规模为6000—8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