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管理与实践能力,能在企业、事业、教育单位、科研部门、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教学及系统开发工作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应用与研究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培养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4、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较强的软件设计、编程与测试能力,较强的软件、硬件应用与维护能力;
5、具有较强的数据库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
6、具有一定的网络系统集成、计算机与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8、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9、较强的从事相近专业和自主创业能力;
10、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语资料能力;
11、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身心健康,能承受比较繁重的工作压力。
三、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离散数学、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模电与数电实验、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技能培训与考试(计算机等级/水平/资格考试证书等)、生产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六、主要专业实验
软件编程及数据库设计与上机调试、电子线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实验等。具体参见各主要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
七、学制
四年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九、毕业条件
修满177学分,准予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