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贸易法学院、警官学院、商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外国语学院、传媒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技能训练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
山东省高校证据鉴识重点实验室(山东政法学院)系“十二五”省级重点实验室。2011年6月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发布《关于公布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的通知》,我校证据鉴识重点实验室获批“十二五”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由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曲伶俐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为刑事司法学院张爱艳教授,副主任为魏中礼教授和李学博博士。
证据鉴识重点实验室拥有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博士13人,硕士8人。主要开展物证提取技术、文书检验、痕迹鉴定、法医精神病、DNA鉴定、电子证据及司法会计等方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实验室总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拥有物证提取实验室、文书检验实验室、痕迹鉴定实验室、DNA个体识别与亲权鉴定实验室、视听伤残鉴定实验室、司法会计鉴定实验室、电子证据鉴定实验室7个专业化实验室,并配备有310遗传测序仪、9700PCR扩增仪、荧光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文件检验仪、多波段光源警眼、指掌文分析系统、诱发电位仪、屏蔽室、司法会计分析软件及计算机、手机及网络取证分析系统等高端证据鉴识实验仪器设备,在证据鉴识领域形成了物证技术、法医学、电子证据、司法会计4个特色鲜明的研究团队。近年来,证据鉴识重点实验室不但为我校加强内涵建设,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以其为依托开展了面向社会的司法鉴定服务工作,先后为我省多起重要案件司法审判提供了科学公正的证据意见。
近年来,实验室成员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1项,出版著作、教材21 部,发表在核心期刊以上的学术论文211篇,其中被SCI或EI收录55篇,取得国家专利6项,获得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8项,省高校优秀成果奖8项。目前已成为我省高校影响力最大,拥有仪器设备最先进完备,专家团队人才最雄厚的证据鉴识实验室。
一、刑法学
刑法学学科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10人,硕士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1人,山东省师德标兵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和省级学术团体理事以上13 人,硕士生导师12人,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研究能力强的学术梯队。
刑法学学科已形成了中国刑法学、中国古代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执行学四个既立足中国现代刑法、又追溯中国古代刑法,既立足中国刑法本体、又放眼刑法一体化的相对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2008年以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厅局级和校级科研项目17项。出版著作、教材17 部,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101篇。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6项。拥有刑法学、犯罪学、刑法原理与实务三门省部级精品课程,一支刑法学省级教学团队;投资777万元建成标准化的模拟法庭、刑事诉讼流程实训室、文件检验实验室、痕迹检验实验室、物证提取实验室、DNA鉴定实验室、视听检测室等司法鉴定实验室,教学、研究、实验室总面积达2000 平方米;山东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和法律史学研究会也挂靠在我校(刑法学科),山东省社会稳定研究中心也成立在我校,监狱学又借助了我校与省监狱局合作办学的优势,这些研究机构和平台为刑法学科扩大了影响,奠定了其在山东省的重要地位。
二、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科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9人,学术骨干16人,占55%,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在读博士1人,毕业或者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河海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是一支年龄、职称、学缘和研究方向搭配合理的学科队伍。在科研方面,本学科自2008年以来先后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项目2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18项,中国法学会和中国行为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项目2项、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研究项目1项、山东省软科学项目 11项,承担横向研究课题4项,形成了四个各具特色、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涉外经济法、经济法基础理论、金融与证券法、市场规制法,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科组先后承担了学院及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和双语教学教改项目,建成了经济法原理与实务、经济法学两门课程的省级精品课程。在条件建设方面,经济法学科现有教学办公场所总面积达1500 平方米,配备了标准化的模拟法庭和法学实验室,经济法学科的独立资料室,拥有经济法方面藏书1万册,订购中文期刊20余种。在学术交流方面,本学科教师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有5人次,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达120余人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10余人次,赴国外访问学者1人。依托山东省经济法学研究会的平台,针对我国经济立法、执法和司法的难点、热点问题,与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山东省公安厅等政府部门协作,牵头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形成了张卫华教授主编的《和谐社会与经济法热点问题研究》、《市场规制与宏观调控法律热点问题研究》、《面对金融危机:经济法理论与实务研究》等系列专著,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立法的完善、执法和司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54人,其中高级职称276人,占教师总数的49.8%;硕士学位教师334人,占教师总数的60%,博士学位教师113人,占教师总数的20.4%。硕士研究生导师6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2人。“山东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省社科理论界“百人工程”高层次人才4人次,“全省高校师德标兵”2人,山东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惩戒委员会委员2人,山东省法学人才库成员40余名,山东省法律专家库6名,国际、国内仲裁机构的仲裁员18名。
学校目前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3000余人。

关注微信订阅号
查看更多高考头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