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介绍

所在学院

专业名称

所在学院

专业

冶金工程学院(2311573)

★▲◆冶金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31553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软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网络工程

黑色冶金技术(高职)

※物联网工程

金属压力加工(高职)

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316576)

信息与计算科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311570)

◆△材料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

△金属材料工程

※光源与照明

☆◎焊接技术与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231651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化学与化工学院(2311807)

★◆化学工程与工艺

车辆工程

△应用化学

△机械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能源与环境学院(2315770)

◆☆△◇能源与动力工程

化学生物学

☆环境工程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316689)

★△◇自动化

◎环保设备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商学院(2315393)

☆会计学

通信工程

财务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

人力资源管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市场营销

建筑工程学院(2316522、2315560)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土木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经济统计学

安全工程

金融学

※工程管理

△经济学

※建筑学

经济与金融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311574)

☆工业工程

互联网金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艺术与设计学院(2315739)

△工业设计

☆◇物流工程

环境设计

◎工程造价

☆视觉传达设计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2315336)

公共事业管理

数字媒体艺术

法学

外国语学院(2315496)

△英语

☆行政管理

秘书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

翻译

备注:1、★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重点建设新专业;◎省级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

          2、秘书学专业为涉外方向。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冶金工程

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9个冶金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个: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安徽省“特色专业”11个: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会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政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

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9个: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软件工程、物流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重点实验室

序号

名 称

批准部门

1

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发改委

2

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质检总局

3

教育部液压振动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4

生物膜法水质净化技术及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5

教育部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6

安徽省冶金工程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科技厅

7

金属材料与加工省级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教育厅

8

电子电力与运动控制省级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教育厅

9

煤的洁净转化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10

安徽省液压振动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11

冶金废弃物综合利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基地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12

安徽省磁性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发改委

13

安徽省高性能建筑用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科技厅

14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技术转移中心

安徽省科技厅

15

安徽省液压振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科技厅

16

公司治理与运营研究中心

安徽省教育厅

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

安徽省教育厅


重点学科

省级重大建设项目

1

冶金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

12

钢铁冶金、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热能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会计学、数量经济学


可授予的学位

1、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学位[2013]15号)

冶金工程(下设6个方向:1、炼铁及铁前工艺、理论与新技术;2、冶金资源高效与生态化利用新技术及理论研究;3、高品质洁净钢的冶炼过程理论与新技术研究;4、炼焦配煤原理及其焦炭质量控制;5、冶金工程节能减排;6、高精特专用钢新品开发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下设6个方向:1、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及激光增材制造;2、洁净能源材料;3、金属塑性成形新技术及应用;4、环境材料及应用;5、先进钢铁材料及工艺研究开发;6、表面强化涂层材料与技术)

目录外自主增设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冶金智能制造与流程管理(冶金工程一级学科下设)、冶金过程节能与环保(冶金工程一级学科下设)、材料化学与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

2、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计学、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光学工程

3、二级学科硕士点 (不含一级学科)1个:应用数学

自主设置硕士点10个:矿冶二次资源工程、材料化工与技术、能源利用与管理、冶金环境安全与工程、工业设计、社会管理、公共经济管理、社会政策与社会法、知识产权创造与管理、商务英语研究

4、硕士专业学位8大类别,21个授权点:工程硕士(涉及14个工程领域:冶金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建筑与土木工程、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工业工程、物流工程、项目管理、工业设计工程)、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会计(MPACC)、法律(含法学和非法学两类)、金融、应用统计、翻译(笔译)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202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22人、副高级职称46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97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等82人,有安徽省高校人才团队5个、科技创新团队22个、教学团队10个,享受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37人次。

学校还聘请了包括12名两院院士及从海(境)外聘请兼职教授30余人,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来校讲学交流;外国专家、外籍特聘教授定期到校工作,促进了学校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能力的提升,扩大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


学生人数

全日制本科生21749人,各类研究生2792人,留学生380人,宝钢大专班学生2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