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与制药类
按类招生,一年后分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两个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创办时间:2006年 学科门课:工学 学制:4年
专业概况:
本专业主要研究化工类生产过程的基本规律、理论和方法,用以解决与化工生产、研究、开发、设计和优化等相关的实际问题,隶属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现代科 学技术中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本专业工程特色显著,对化学反应、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过程与设备、工艺过程系统模拟优化等知识贯穿结合;专业 口径宽,涵盖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电子化工材料、工业催化、环境友好化学工艺等方向。本专业坚持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旨 在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基础理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能力,能在化工、炼油、轻工、医药、 食品、环保、能源等工业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l 本专业为学校重点特色专业
l 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省重点学科和“高分子与绿色化工”校优势特色学科等平台
l 本专业学生可通过“3+1+1”联合培养项目选择去英国留学和进一步深造
l 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学校“三育人”先进集体、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学校首届教学名师等多位优秀教师
l 学生创新能力突出:多次获得全国、华东赛区和省级化工设计大赛奖项;学生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和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毕业生就业前景好:毕业生在研发、生产、质检、管理等岗位发挥骨干作用,多名毕业生就业3年后年薪超20万元
专业建设:
本专业专业创办于2006年,2008年通过浙江省教育厅新建专业中期检查,2011年获得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有机化工、石油化工、新材料的研发与合成、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环境污染治理、分析测试等领域。依托“高分子与绿色化工”优势特色学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及多项宁波市级和100万元以上重大横向等多项科研课题,项目合同总经费达2000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共50余篇,授权美国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制药工程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宁波市高校重点建设专业
以本专业教师为主要依托的科研平台“分子设计与营养工程重点实验室”被评为宁波市重点实验室
列入浙江大学自主设立的制药工程硕士、博士点
通过教育部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预评估
创办时间:2001年 学科门类:工学 学制:4年
专业概况: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是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单位。从2001年首届招生起,已累计培养了800余名制药工程人才。
本专业以长三角地区医药产业的发展与需求为导向,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聚焦于“化学制药”和“天然药物开发”两个具体方向,为各大医药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大实践、实习和实训等教学环节的比重,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拥有全面的实践能力,能在医药及相关领域从事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覆盖专业,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平台
l 浙江省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覆盖专业
为什么选择制药工程专业?
产业永朝阳,发展潜力好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迅速崛起,正逐渐成为世界制药大国。全国现有医药企业4900多家, 2016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超过 3.2万亿元,可以生产的化学原料药达1500余种,24大类,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位。产业的发展对于具备生产、管理、科研多样化发展的制药专业相关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给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8大措施中,有7项与制药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在深化医改体制、健全医保制度、完善医疗体系、加强疾病 防治、强化保健服务、促进中药发展、保障药品安全、“精准医疗”等领域的制药工程人才储备缺口还很大。
专业平台多,办学实力强
经过多年发展,本专业不仅具备了成熟的课堂教学体系,也建立了强大的实践教学平台,拥有专业教学实验室,GMP实验室,校、院两级的分析测试中心,并有浙江大学的丰厚仪器设备资源等平台作为支持,为开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医药研发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设备条件。除先进的大型仪器,本专业也拥有SYBYL、DS Modeling、 GOLD、Flex-X、TSAR、MDL Database等知名商业软件的使用权限,能有效开展化学计算和虚拟筛选等药物创新设计。
图 1高分辨液-质联用仪(左)、冷冻干燥机(中)、超临界流体萃取仪(右)
图 2模拟移动床(左)、GMP实验室(右)
图 3平板式泡罩包装机(左)、旋转式压片机(右)
师资力量雄,成才有保障
制药工程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三位教授与化工专业共享),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人,12人拥有博士学位。师资队伍中,6人入各类省、市人才工程,7人具有浙江大学认定的博士生导师或者硕士生导师资格。
图 4专业教师合影
产学研结合,培养重实效
学生培养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体系包括:
1. 科研深度参与:本科生有众多机会获得研究生式培养,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参与各类科学研究项目,范围涵盖国家及省部级科学研究及解决医药企业实际生产难题等。
2. 全程学科竞赛:在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辅导下,学生在校期间的不同阶段均可以参加各种级别的竞赛项目,如省(市)大学生化学竞赛,全国制药工程设计大赛等。
3. 生产实习规范:自2014年底,专业与校友邦全国大学生实习实践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双向选择匹配、实习日志的批阅等实习管理过程全部通过网络化实现。实习过程中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指导相结合。学生可以在上百家大中型制药企业中选择单位进行订单式实习。
图 5 合作企业实训(左)考研经验交流会(右)
育人成果丰,学子前程广
制药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强化“三证”要求,实现制药技术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化。在总结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本专业不断进行“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大实验”的内容优化;与时俱进,与产业接轨开办“安捷伦春晖计划储备人才培训班”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自检员培训班”,让证书真正体现了学生具有竞争优势的职业技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图 6 GMP自检员培训(可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放的GMP自检员岗位证书,左)
GMP仿真实验室(全自动压片机制作阿司匹林片剂,右)
本专业持续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把专业建设纳入学科建设的范畴,将学院和研究所强大的学科实力转化为强劲的专业建设推动力,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使专业建设上水平、上层次。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三型人才为目标。
图 7你我共同参与,防治结核(左)“健康用药,科学回收”公益活动(右)
图 8第五届“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大赛获奖

关注微信订阅号
查看更多高考头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