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类(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土地资源管理)
网站:http://cesi.cumt.edu.cn/
咨询电话:0516-83591304 0516-83591305
一、招生大类介绍
2017年环境与测绘学院按照测绘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两个大类进行招生。其中测绘类分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招环境工程专业。
全院一贯秉承“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促创新”的理念,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各大类、各专业提供多种培养模式,培养精英人才。测绘类搭建“2+6”的人才培养模式,入学第一年按照大类进行培养,第三学期本科学生进行大类分流,分为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和土地资源管理3个专业,分流后各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进行分类培养。测绘工程专业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实施人才培养,第七学期分为测绘工程和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遴选)两个方向进行培养,卓越工程师方向以培养应用型工程师为目标,着重培养在测绘领域具有较强工程技术知识和能力的精英人才。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测绘科学与技能培养基础上,重点培养在地理信息科学、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研发、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精英人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重点培养胜任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土地利用规划、不动产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等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设环境工程专业,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实施人才培养,采取学术型和工程型两类培养模式,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其中学术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培养在国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或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研发和管理等专业人才;工程型以环境工程应用为导向,培养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从事设计、运营管理和技术研发等工作,具有持续终身学习的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大类所含可修专业介绍
1、测绘工程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拥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江苏省A类重点学科、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测绘科学与技术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国家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长江学者设岗学科,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学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学科,在历次教育部学位中心全国学科排名中,都位居全国前三。测绘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江苏省品牌专业,首次参加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有效期6年(全国仅2所)最高等级获得通过,成为同时获得江苏省优势学科、协同创新、品牌专业及特聘教授的专业。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名,其中教授12名,博士或海外留学背景人员占80℅以上。同时还聘请了8位两院院士、10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教授,柔性引进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德克萨斯A&M大学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给本科生授课,开设讲座,指导创新研究。专职教师队伍中有国家“千人计划”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江苏省产业教授2人,江苏省“333工程”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学术带头人2人,夏坚白、霍英东创新奖获得者2人;多位教师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中国煤炭学会、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国际矿山测量协会等团体中担任合作主席、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专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委员等重要职务。拥有国家级矿山测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迄今全国测绘界唯一)、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测绘与国土信息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空间与国土资源信息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中英地理空间信息联合研究中心、中加动态地理信息研究中心、中非矿山空间地理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感知矿山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3S与国土信息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拥有先进的软硬件设备,总价值8000多万元,可以满足一流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
本专业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1门,二类优秀课程4门,精品课程1门;获全国优秀教材奖1部、省部级优秀教材(著作)奖24部,江苏省优秀电教教材一等奖1部,教育部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部、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1部。
测绘工程专业成功实现由传统老专业向"顶天立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转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9%以上。每年有5-10名研究生派往海外一流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有一批本科生按"2+2""3+1"、"4+1"等模式与国外名校进行联合培养或攻读硕士学位。本专业与美、德、英、法、加、澳、意、俄、波、日、韩等国外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国际矿山测量协会第六专业委员会及全球煤炭开发利用环境效应遥感观测国际工作组挂靠我院,学院每年主办两次以上全国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能从事卫星导航、大地测量、工程测量、不动产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工程、地图制图等测绘生产和管理工作;可在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国土与房产、交通、工业企业等部门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河北省副省长徐建培、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局长赖百炼等皆是本专业毕业的优秀人才。
2、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历史渊源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927即在学校开展的地图学、测绘学教育。世纪之初融合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空间信息技术,于2001年创办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12年更名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院设有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相对应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自然地理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目前,专业拥有学院最年青的教师团队,共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专业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90%以上具有国外学习背景,70%具有科研或生产单位实践锻炼经历。专业教师中“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中科学百人计划”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1人;另外,专业还聘任了“长江学者”客座教授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2人,江苏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产业教授1人。宏博精深,严教细导,专业教师以精深的知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日常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去。
专业建有5个校外实习基地、1个国际化人才培育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中英地理空间信息联合研究中心、1个中加动态地理信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国土测绘实验示范中心;建有矿区环境空天地协同观测综合试验场、北斗连续跟踪站CUMT及数据分析中心等实践创新实验场所。配备有先进的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等软硬件设施与设备,可以满足地理信息科学一流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化测绘、地图制图、地理学、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原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3S集成与应用,及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城建、市政、国土、规划、测绘、环境、地勘、矿山、交通、水利、农林、不动产、信息产业、商业等领域,从事遥感和地理信息科学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设计、开发、管理和有关应用的优秀人才。
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子公司总经理陈小伟、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杜会建、深圳富利鑫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丁宗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卷乐等,皆毕业于本专业几年内就成长为社会的精英。
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在不动产测绘、土地复垦、国土信息系统、国土资源管理等方向有近40年办学历史。本专业强化理工科技创新,兼融经管法学,2012年全国排名第2,是全国8所具有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之一,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博士后)培养体系。目前,本专业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80%以上有国外研修经历;开设了70余门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承担着国家、省部级项目(课题)等100余项,人均年科研经费100万元左右。同时,本专业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打造了一支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复垦整理机构、大型煤电企业、不动产咨询服务机构的高管、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本科生实践指导团队。培养善为人、会做事、能共处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秉承“厚基础、宽口径、广出口”的工科培养模式,设立了土地利用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矿产资源管理三个专业方向。主要学习土地规划、土地遥感监测、土地信息管理、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土地复垦整治、矿产资源管理等专业知识,掌握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专业理论与技术方法,能够胜任国土资源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核心工作。
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建立了包括各级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土地勘测规划院、房地产企业、大型矿山企业以及土地信息、土地规划、不动产评估机构等30多家实践教学基地。本科生培养实行导师制度,建立了国外短期学习制度,并与国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近三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100%;每年推免研究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升学和出国率达到40%以上。
本专业已为社会培养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1500多名。80%以上的毕业生就职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规划部门、高等院校、房地产公司和大型矿山企业。广大毕业生在发展自我的同时,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且发展潜力巨大;部分已成长为部门领导、本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

关注微信订阅号
查看更多高考头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