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本科类)

机械类

(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专家谈专业(王德国教授)

所谓机械,是指利用力学原理构成的具有确定运动系统的机器和机构的总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是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自动控制技术的学科专业。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中,机械是不可或缺的,石油机械是一个国家的石油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承袭1952年设立的“石油矿场机械”专业定位及特色,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很强的适应性和综合素质,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良的就业前景。

多年来本专业在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和实施,特别是以创新实践基地为载体,学、赛、研相结合,形成了以机器人为特色的“专业、特色、自主”的三级竞赛平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本专业2006年被授予校级品牌专业,2008年及2009年分别获得国家级、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起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4年获评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通过“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这代表在认证有效期内全世界工程认证协会内的各国都承认此学生学历。

专业培养目标

具有良好的人文、学术和工程素养, 系统掌握机械和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检测与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应用能力,获得作为机械工程领域内的工程师必须的基本工程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独立从事机械工程特别是石油工程装备领域的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生产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五年后,期望毕业生成长为科研、工程设计岗位的技术骨干或生产岗位的技术管理者,并达到:

1、具备合格的石油机械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

2、能够独立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特别是石油工程装备领域的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工作;

3、能在一个设计、生产或科研团队中担任领导者或重要角色;

4、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途径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紧跟相关领域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

5、有良好的修养与道德水准,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专业核心课程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电工电子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学、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电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石油钻采工艺及装备等。

专业特色

“坚持机电结合,突出石油特色”为专业定位,明确以机械工程为方向,加强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有机融合并充分体现石油特色,将石油石化装备的设计、制造、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的基础知识以及最新发展充分融入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以及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

毕业生适应范围和主要去向

毕业生主要签约石油和地方的机械装备设计制造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或者继续攻读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及石油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专家谈专业(姬忠礼教授)

能源与动力工程分为能源工程和动力工程两部分,能源工程主要研究各种能源(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转换,着重于系统节能技术;动力工程主要研究工程领域中能源转换、传输和利用过程中涉及的技术及装备,着重于动力机械及工程。

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面向在热力发电、石油化工和石油天然气输送等行业从事热能动力系统与设备的设计、运行、开发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针对石油石化天然气等行业需求,设立了两个特色方向:一是热力系统节能及优化,主要针对大型石油、化工和发电行业的热力过程和热力系统进行系统优化,满足节能减排需求;二是流体与动力机械,要求掌握大型流体输送机械、以及燃气轮机、内燃机等动力机械的原理、设计和运行管理。本专业的教育理念是强化基础理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适应我国大型石油化工等企业的现代发展需求。本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与化学工程、石油天然气工程紧密结合形成的“低碳能源工程”交叉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在专业领域内从事热能动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工测试技术、泵与压缩机、汽轮机与燃气轮机原理、锅炉原理、系统节能原理、新能源技术(双语)、热工过程自动控制、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

专业特色

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始终面向国家能源重大需求,在传统能动学科的基础上,结合石油、天然气、炼化等行业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丰富,以油气开采、输送和石化领域的关键装备技术、能量高效利用及节能减排为研究重点,成为具有较强油气特色的能动专业,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创新性成果,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奖励,在石油、石化行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不仅加入了《油气集输》、《液化天然气技术》等油气专业课程,还在传统能动课程内容方面结合油气领域的知识进行调整,将《生产实习》等课程直接安排在炼厂企业内的电厂进行。本专业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能动行业的工作岗位,也能满足油气行业对于能动人才的需求。

毕业生适应范围和主要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清洁燃烧、能源高效利用与系统节能、流体机械、动力机械、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本科毕业生,除部分就读研究生外,大部分将就职于国有大型石油石化生产、科研单位,同时也可到与热力发电、流体机械、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等有关单位工作。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的日益重视和对企业开展生产节能降耗的量化评价,本专业毕业生将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专家谈专业(孙国刚教授)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前身是“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始建于1953年,属当时学校第一批设立的本科专业,是一个以能源、化工等过程工业为背景,以过程装备为主体、以过程工艺和控制为两翼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过程工程包含过程工艺、设备设计与制造、装备的控制与检测,涵盖化学、化工、石油化工、食品、制药、冶金、环保等众多行业。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本专业现已成为国内过程装备领域最有影响的专业之一,是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已累计为国家培养了4000余名毕业生,他们几乎都成为了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包括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多毕业生还担任了企业或政府部门的领导。专业依托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过程流体过滤与分离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多相分离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在过程装备强化技术方面有较强的研究基础,有一批科研成果在工业中应用,“产学研”结合紧密,可为学生毕业论文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较好的平台。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石油石化等能源行业和区域发展,具备自然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过程工业等部门从事过程装备设计、开发、制造与安装、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监督和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或进入相关学科继续学习深造,具有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后通过5年左右的社会和专业领域工作,预期应达到以下目标:

1.能够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使用计算机工具和现代实验及信息技术,识别和解决过程装备及其控制工程,特别是石油化工过程装备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应用、管理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创新意识;

2.能够理解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伦理责任,有社会责任担当,能够自觉将过程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等非技术因素融入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

3.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理解工程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与他人合作以及在多学科背景团队中行使职责或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

4.具有终身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国际化视野,能够为行业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专业核心课程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化工原理、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以及动力工程一级专业硕士点,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在校本科生36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人。每年招收3个普通本科班;招收硕士20-25名,专业硕士15-2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

本专业主要围绕石油化工装备领域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具有鲜明的石油化工特色和宽广的过程工业背景,在多相分离理论与技术、过程装备及工程等方面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在气固流化床旋风分离器技术及理论、高效雾化混合技术、高温烟气净化技术与设备方面成果突出。

毕业生适应范围和主要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等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大部分毕业生主要进入相关设计院所、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从事设计和开发、规划、运行或管理等工作;每年约有1/3的毕业生继续进行研究生学习或出国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