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聚焦 | 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怎样的人才?这所大学正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来此工作

学本文内容由学长帮邦团队采编,我们信奉“真实即有用”。本网站所有学生访谈均为真实信息,我们对信息质量负责。



粤港澳大湾区正迎来蓬勃发展的契机。在此之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作为致力于为深圳、中国乃至世界培养“学贯中西、汇通古今、融合文理”的创新型人才的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这只南来凤凰,已经走过了日新月异的五年发展之路,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期文案,我们一起跟随《前海金融城邮报》记者走近港中大(深圳)。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为大湾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3月15日,前海传媒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采访时,校长徐扬生教授给出了答案。


徐扬生教授在接受前海传媒采访时特别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我认为是国际化,同时允许新的创新机制在这里萌芽。而我们正在大湾区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平台,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来此工作。大家在这个平台里互相交流,带来整个大湾区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


活动中,除了同学们带来的民乐演奏、英文歌曲演唱以及越剧表演,港中大(深圳)的教授们身着唐装一同亮相,接受媒体的现场提问并一一作答。







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

超过7成留在粤港澳大湾区


此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出席活动时表示,“港中大(深圳)的成功标志着粤港两地合作的无限可能性。粤港两地建立了稳健的合作根基,关系越来越密切,期望两地携手,深化扩大不同领域的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做出贡献。”


港中大(深圳)目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学习的经验,75%以上的教授年龄在40周岁以下,是一群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积极进取、思维活跃和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青年教师。截至2018年底,大学已引进知名教师280多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4位,图灵奖得主2位,菲尔兹奖获得者1位,各国院士和国家级专家30多名。建校以来,大学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数据科学、未来智能网络、生物信息学、新材料和能源科学、国际金融与物流、制药和精准医学等领域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正在面向国家及珠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学科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港中大(深圳)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8.51%,位于国内知名高校就业率前列。选择升学的毕业生以海外为主,其中63.64%的毕业生攻读QS世界大学排名前五十大学的硕士/ 博士学位,平均每人收到3份世界知名大学录取通知书。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超过7成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平均年薪13.75万元,收获包括华为、腾讯、微软、百度、京东、可口可乐、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高露洁、特斯拉、飞利浦、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中国平安、中信银行等在内的上百个全球知名企业的录用通知。


“留在大湾区、留在深圳工作,对港中大(深圳)的学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丁若虚同学是2015级经管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他也是今年参加“最强大脑”的人气选手,目前已经被特斯拉(深圳)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录用。在谈到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的规划时,他认为如果深圳拥有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并且可以提供足够多的优质工作机会和工作岗位,大学生会非常愿意参与到这样的建设中去。



开设更多大湾区

金融高端人才培养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金融业对高端人才有着极高的需求。对此,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王丛在接受前海传媒的专访时表示,接下来在人才方面,会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助力深圳打造成创新创业之都,在这方面会开设一些兼读制项目,比如创业管理、投资管理这一类项目,以配合深圳在创新、金融、金融科技方面培养更多人才。


“利用大学的不同领域之间的优势,比如说新兴产业、新兴科技——港中大(深圳)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等,把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放到课堂上,分享给创业企业家,特别是IT行业、新兴产业的企业家。投资管理专业也会吸引一些VC/PE过来,可以把他们融合在一起。”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丛教授透露,该项目最早将在今年9月份开启。






PS:转自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高考志愿填报工具
高考志愿填报

一键生成志愿填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