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港浸大之我见——翻译专业毕业生·曹一凡

人物介绍




曹一凡

应用翻译学专业 

2019届毕业生

毕业后将会到香港城市大学继续完成翻译学的研究生学业



个人分享


01 为什么毕业后想到香港继续读研?

      我选择到香港城市大学继续完成翻译学的研究生学业。香港吸引我的地方有两点:第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它吸引了全球的投资,在这样国际化的大都市,机遇更多,挑战也更多;第二是英式教学系统,因为香港的教育体制较多地保留了英国的传统,所以在祖国的土地上也能享受到异国的先进教育,希望之后学成也能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


      除了四年本科的学术能力培养之外,有一些身边的同学选择到跨国公司工作,这也是源自于北师港浸大赋予我们的沟通能力。小组讨论,课堂展示,课后作业,这些无不需要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也让毕业生在职场上更好地展现工作能力。




图为曹一凡同学在2018年的MCP迎新活动上



02 为什么想要就读北师港浸大?

      于我而言,就读北师港浸大是一个双向选择:既是我心仪北师港浸大的博雅教育,也是北师港浸大认可我的学习能力。我的高考分数在河北考生中并不算十分出众,超过一本线二三十分的成绩是断断不可能冲刺到985 211的名校;但我自身十分热爱英语学习,在就读于全国著名外语院校的梦想破灭之后,高中的政教处主任建议我选择北师港浸大来继续实现曾经的目标。


      浏览学校的官网,最令我满意的是全英环境和博雅教育。尽管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让我对听力和阅读能力信心满满,但提到口语和写作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所以选择一间英语教学的大学来补全空缺,提高能力来与国际的主流教育接轨。而博雅教育则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有许多契合之处。小时候父母便鼓励我全方面发展,结合自己的兴趣可以选择任何的爱好发展,于是我便对许多领域的知识都有了解。阅读了北师港浸大对于博雅教育的介绍,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大学就应该是培养全人的高等教育机构。尽管读大学之前我是一名理科生,对于数理化极度痴迷,但读了大学之后我同样要懂得欣赏艺术和文学,这也是我选择文科专业——翻译学的原因之一。





03 还记得你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吗?

      拿到应用翻译学的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明白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北师港浸大的认可。或许在填报志愿到收到通知书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北京师范大学是985名校,香港浸会大学是香港八大之一,这样的强强联合组建的国际学院是否会收录我这样懵懂的高中生。这一切的顾虑在进入翻译系之后便烟消云散,因为我身边有良师陪伴,也有益友相随。


      开学之后,见到翻译系的各位导师,他们风度翩翩又学识渊博,与高中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导师们给出了许多建议,帮助我们在翻译学的海洋中遨游。其次是身边同窗共读的同学们,在激烈的小组讨论中我们各抒己见,在紧张的课堂展示中我们互相合作。可以说,四年求学路上遇见的良师益友让我更加坚信:选择北师港浸大,没错。



04 在学校四年大学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系列“第一次”,这些都是人生前半段前所未有的体会。

      第一次MCP:北师港浸大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提供给新生的帮助主要来自于组爸组妈们,他们肩负起了高中班主任的职责。第一次逛校园,第一次听各部门的讲座,第一次团建活动,第一次聚餐……尽管他们只是年长一年的学长学姐,但是对于新生的关照却是无微不至。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都能在陌生的校园中找寻到像父母亲一般的关怀,在第一学期给与新生细致的帮助,让我对北师港浸大的生活环境感到一新。在经过这些帮助之后,我也报名了下一学年的PM,希望将MCP的精神传承下去,通过我自己的微小力量也能让下一届的新生们更快地融入北师港浸大的生活。


“导师关顾计划”(Mentor Caring Programme,简称MCP),系大一新生开启与学校联系沟通的重要渠道。

导师关顾计划是本校由导师(所在专业)、朋辈导师(Peer Mentor,简称“PM”,来自高年级学生)和组员(大一新生)三部分构成。导师作为学校的代表,连接学生和学校,与同学建立关系,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大学初期在各方面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同时,导师、朋辈导师对新生的生活、学习、心理、课外活动等方面给予关怀和辅导,帮助新生早日适应本校的国际式教育模式和学习生活。


      第一次Pre:大学的课堂展示与高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便是语言的差异,在高中我们可以尽情用中文发表见解,但是到了北师港浸大我便要提前很多天准备英文稿子,熟悉每段的表达方式,还要预想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想象出大一的每次pre都是一种煎熬。其实是展示时的礼仪,当面对全班的同学高谈阔论时,不免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尴尬到忘词,再到和同学面面相觑不知措施,也都是我曾经遇到过的情况。不过随着年级的增加,pre的次数也越来越多,面多各种突发情况越来越得心应手,再也不会害怕用英语表达自己了。


*北师港浸大的课堂不是传统的单向式课堂,老师们鼓励同学们独立思考、发表观点。其中Presentation(简称Pre)就是同学们围绕某个话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也有个人Pre),最终在课堂上展现你们思考和讨论的成果。Presentation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在公共场合演讲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合作团队精神。


       第一次见Prof(教授):这对我来说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因为大学的教授们完全不是死板的教书先生般的风格。翻译系特有的Lunch with Prof(和教授共进午餐)活动得以让每个年级的学生都与导师们一起聚餐,聊学习,聊生活,这样便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我自己也是参加了很多次Sunny老师的聚餐活动,她给我留下了风趣幽默的印象,当我在大一的时候便十分欣赏她的人格魅力,于是也选了她作我的FYP supervisor(毕业论文导师)。无论是求学还是处事,Sunny老师都能帮我指点一二,我从她身上学到很多。


       第一次参加社团:北师港浸大鼓励各种学生兴趣社团自由发展,为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建立了多种平台。体育类社团,文化类社团,公益类社团,等等学生组织充分发挥了我们的自主权,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各项活动进行大力支持。这对于高中时以学习为主的压抑环境可以说是不小的改观,也充分体现了北师港浸大培养全人的理念,不仅是学术上的全人,也是生活中的全人。


        第一次进图书馆:我是经历了两次图书馆,大一大二使用旧小镇的图书馆,大三大四使用新小镇的图书馆。在我印象中,图书馆便是一排排书架堆着许多落了尘土的书籍,老旧不堪应该是它的常态。但是来到北师港浸大之后,发现这里的图书馆叫做学习资源中心,不仅有丰富的藏书,还设置多功能的区域供我们使用:电脑区,讨论区,报刊区,杂志区……试想这样一间功能齐全的图书馆又怎会不满座呢?升入高年级之后,图书馆就成了我的第二宿舍。




图为曹一凡同学正在图书馆的楼梯上



05 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的专业

       我就读于应用翻译学专业,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是一个文科型的专业。但并不是说,理科生就不能申请翻译专业的学习,我本身也是一名理科生,但更热爱文学和英语,便选择了这个专业。由此也能看出,对于专业的热爱才是不断学习的动力。


       翻译注重于培养高能力全方面的人才,这与我们的课程设置是密切相关的。在四年中,我们既会学到各种实践性的翻译课程,比如文化翻译,法律翻译,商务翻译,这些要求学生对于多个领域都要有所了解;我们也会学到较多理论性的翻译课程,比如翻译哲学,文学翻译,戏剧翻译,在这些课上我们可以畅谈对于文学的理解。有一句话在我们系内流传甚广:如果你想翻译诗歌,那么你首先就要是诗人。同理,无论是哪个领域的翻译,我们都要广泛地吸收该领域的各种信息,也就是“强迫”自己成为跨学科的人才。如果毕业之后选择直接工作,翻译系同样提供了翻译实习这样类似的课程,允许学生在校内外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实习来锻炼工作相关的能力。



06 北师港浸大给你带来哪些不同?

      她教会了我自由和包容,这是待人接物的两种哲学。自由是对己,包容是对人。


      自由是指北师港浸大的学生们广泛地涉猎多领域的知识,培养全方位的兴趣爱好,并且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思维,喜欢问为什么是北师港浸大学生的特点。在与身边的同学交流的时候,总能在激烈的头脑风暴中得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相比于针尖对麦芒的争执不下,同学们也能用恰当的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朋友应该是志同道合的伙伴,所以在这样自由发展的环境中总能找到三观契合的同伴。


     包容是对于不同声音的处理。尽管可能会有和自己的想法不同的产生,但并不能一味地抹杀和排外,耐心听取,仔细分析,体现了自身的修养与智慧,也对应了一句古语:君子和而不同。





07  与你就读国内传统985/211大学的同学相比,你认为北师港浸大带给你的独特竞争力是什么?

        

        于我个人而言,北师港浸大带给我的独特之处是独立思维和英语能力。这也是我之前提到的博雅教育和全英环境的好处。


      独立思维让我能够对所接受的知识保持怀疑的态度,通过缜密的思考或论证之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首先体现在对于学术的钻研上。在做FYP的初期,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期刊和书籍,信息的输入量巨大,但我要做的是在庞大的体系中找到适合自己研究的理论,再思考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得到预期的结论。不仅是学术研究上,生活中同样需要批判地看待事物。有些不合乎常理或者与自己行事风格不同的事情出现,我会首先思考其出现的原因以及分析它会带来哪些后果。


      在这一点上我想更多提一些北师港浸大的翻译学习和其他内地学校的翻译系有哪些不同。据我了解到,北师港浸大的翻译更偏向理论研究,更能与国际的翻译发展趋势相连接,培养的人才更多地选择了研究生和博士的继续教育方向。而内地的翻译学习偏重于实践,培养的是优秀的译员,毕业之后即可上岗做翻译。或许是这种以理论为基础的导向让UICer更多地培养了思辨能力。


      英语能力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每个UICer沉浸在类似于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四年,积极使用英语,意识形态逐渐偏向西式的风格,所以无论是表达的地道与否还是沟通的流利程度都会比内地的“哑巴英语”更具优势。



08 请问你暑假参加过什么活动吗?

       北师港浸大提供给学生许多寒暑假交换活动来丰富较长的假期,主要是与海外大学的学术交流。


      我个人比较喜欢在假期参与实习,为之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在大一的暑假曾就职于家乡的一间游乐场,做营销推广工作;在大三的暑假去了北京启德教育这家留学中介做教育顾问,翻译客户的签证资料。


      这两段实习经历有些相同,也有些不同。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提前熟悉了之后的办公室环境,了解了工作的一些情况。其实很难说到底在实习中学到了什么,我更倾向于把它总结成一些隐形的收获,或者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哪方面得到了成长,不过在日后的真正工作中它们却能体现出来。如果说最直接的收获,那应该是启德做了两个月之后,竟然敢DIY香港的留学申请,在那里学到了一些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不同点在于实习的领域有所不同,也让我意识到之后的职业选择方向。大一的时候比较迷茫,只想找一份工作先试试,便去到市场营销相关的职位,在之后的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并不太适合这种一线职位,也对经济相关的行业没有较大的兴趣。等到大三的暑假,开始谋划之后的职业发展,我意识到自己还是更适合做一名翻译,也更需要在大四的时候申请研究生,所以选择了留学中介的翻译岗位,能一次性满足我的两个需求。经过这次的翻译实习之后,更加确定了我之前的规划,也让我在研究生的学习中有目的地选择课程。




PS:转自北师港浸大招生办公室

原创:曹一凡

高考志愿填报工具
高考志愿填报

一键生成志愿填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