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本科类)

本专业于2013年申报获批,2014年9月正式开始招生。经过近5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专业定位,有着完善的专业发展规划。本专业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8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周雪婷教授是本学科的主要带头人。

一、培养目标

依据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总目标,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秉承“博学、力行、守正、拓新”校训,立足湖南,主动适应国家、地方与行业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敢创新、强特色”的专业培养计划思路,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够在国际工程领域、涉外企业、教育机构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笔译、口译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具体如下:

第一、工具性知识。包括汉语应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信息采集与统计、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专业论文写作等知识。

第二、专业性知识。掌握翻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包括汉英语言与文化基础知识、口笔译翻译理论与实践、土木/交通工程概况和国际商务知识、工程商务英语与翻译等知识。

第三、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包括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学、心理学、管理与法律知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工程认知、网页设计与制作、SPSS统计与分析软件应用等自然科学知识。

第四、法律与管理知识。掌握从事工程翻译、对外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所需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工程管理、经济决策知识。

(二)能力要求

第一、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第二、业务能力:具有较强的英汉写作、表达和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译员职业规划与提升能力。

第三、管理和沟通能力:良好的计划管理能力、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一定的领导能力。

第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追踪社会发展前沿与热点的能力;搜集、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素质要求

第一、思想素质。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党爱国,遵纪守法。

第二、身心素质。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

第三、道德素质。具备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素质,能够在翻译实践中理解并遵守翻译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第四、专业素质。了解翻译学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把握翻译专业的行业需求和发展动态,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

三、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一)专业特色

翻译专业立足于本院语言学、文学和翻译传统学科基础,以基础课程和口译、笔译、工程英语、商务英语为核心形成教学与科研团队,探索教学、竞赛和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知识广博、专业扎实、能力多元、视野宽阔的高素质本科毕业生。依托学校土木、交通运输等行业背景与理工科学科特色,以口、笔译专业技能和国际工程、商务专门知识为两个抓手,培养具有英语专长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特色鲜明的英语翻译及教学人才。

(二)实现途径

1.利用学校理工和经管等学科的资源优势,开展课程改革,开发工程英语、商贸英语等跨学科课程资源,为培养工程和商贸翻译人才提供平台。

2.深化教学改革,形成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工科院系教师作为兼职导师。

4.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每学期开设英语口语、笔译、口译等技能实习。

5.优化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独立的外文资料室,充分利用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室、计算机辅助翻译室、口笔译试验室等现代教学设施。

6.开发国际交流项目,促进学院师生的国际交流。 

四、毕业要求与保障措施

(一)毕业要求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

2.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品质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4.掌握语言知识和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知识,汉语知识与写作能力,语言学、文学知识,以及语言学习能力等;

5.掌握翻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包括口笔译理论与技能、中外语言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

6.掌握工程和商贸翻译需要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包括工程概论、前沿知识和行业发展、国际商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7.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正确的思维方法,质疑精神与创新能力。

8.要求获得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和相应的口语考试证书,获得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中的中级口译或/和三级笔译考试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