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组成 学院由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蛋白质组学研究所、生态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学研究所、中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资料中心和《蛛形学报》编辑部等组成。
专业设置 本科专业:化学生物学国家基理科地班、生物科学(含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和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硕士点生物学(含遗传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博士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已建立起了从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100多人,各类成人教育生80多人。
师资队伍 学院教职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外聘院士2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教授13人,副教授2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59人,博士及博士后27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1人。1人当选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3人获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人为湖北省教学名师,多名教师担任各类学会理事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或被聘为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的编委。
办学条件 拥有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学院的湖北省生物学教学示范中心、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教室、图书情报中心、动物标本馆、植物标本馆、蝴蝶馆等,设施齐全,设备先进。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分别为生物学一级重点学科和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重点学科,1个中药生物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2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品牌专业。
科学研究 近几年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150多项,研究经费2000多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多名教师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如Science、Blood、Nucleic Acids、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BBRC等发表高质量论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鉴定成果14项,获奖成果2项,获授权专利13项,获国家卫生部批文2个,获临床批件1个,获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3个,正在实施中的产业化项目3项。学院现已加入 “国际人类肝蛋白质组计划”工作并承担“人类肝脏ORF组和重要蛋白质相互作用连锁图”专题研究任务;在选育优质杂交稻新品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杂交早稻“两优287”和“两优42”稻米品质达到国际一级优质米标准,填补了我国早稻国际一级优质米的空白,果蝇、蜘蛛、中药生物技术、油菜、活性污泥无害化及资源化等研究在国内外也有较大影响。

关注微信订阅号
查看更多高考头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