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培养具备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法规,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我国是新兴朝阳专业。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上半叶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如下:
1.从1982年到2000年为老龄化前期阶段,在这期间70年代生育率下降对总体年龄结构的影响作用刚刚开始,因此老龄化的速度不是很快,老龄化的程度也不很高,老年人口从0.77亿增加到1.28亿,老年人口比例从7.63%上升到9.84%,年均上升0.12个百分点,接近老年型的标准,因此称之为老龄化前期。
2.从2000年到2030年为高速老龄化阶段,在这期间生育率下降对人口年龄结构的作用和影响已经充分显示出来,因此老龄化速度加快,在20年代进入峰值期。预计老年人口将从2000年的1.28亿增加到2030年的3.35亿,年均增长668万;老年人口比例从9.84%上升到21.93%,年均上升0.39个百分点。
3.从2030年到2050年为高水平人口老龄化阶段,在这期间老龄化速度开始减慢,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幅度由上一阶段的年均增长668万下降到364万,但是由于少儿人口比例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同时下降,因此老年人口比例从21.93%上升到27.43%,始终长期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在世界人口走向老化和发达国家老龄化加剧的同时,中国人口正在向老龄化方向发展。综观中国老龄化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可以看到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老龄化的速度快,来势猛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向老年型靠近,但是老龄化的进程已经显现出比发达国家速度快、势头猛的特点。现在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预计今年40年期间将以年平均3%的速度递增,大大超过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1.68%),即中国老龄化速度高于世界平均和欧美各国的水平。据联合国统计和预测,1950~2000年期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176%,中国增长217%;2000~2025年期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90%,中国增长111%。另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从7%上升到14%需要经历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为85年,美国为66年,英国为45年。中国走完这段历程大约只要25年。
(2)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但是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主要是计划生育作用的结果,因而形成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都是在经济发达时期出现的,因此它们对老龄化的承受力强。同时由于老龄化速度慢,容许它们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准备和适应。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老龄化进程快是由于生育率急剧下降造成的。据预测中国将在本世纪末进入老年型社会,届时人均国民总产值只不过800~1000美元,在中等收入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即使到下个世纪中叶老龄化达到峰值时,人均国民总产值也只能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表明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矛盾还将继续一段较长时间。
(3)老龄化发展在时间上的不规则性和累进性
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经历过多次转折,从而形成了其突出的特点——不规则性,并由此而派生出老龄化发展的不规则性和累进性。两次生育高潮期的人口猛增和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出生率急剧下降,对老龄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1962~1973年第二次生育高潮期出生的一代在人口年龄金字塔形成向外突出扩张的部分,当这一代人处于劳动年龄阶段时,老龄化比例和老年供养系数都比较低;而当他们将来陆续进入老年时,老龄化速度就加快,老龄化水平增高,并在一段时间内形成累进态势。其结果将是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从2020年起逐年递减,老年供养系数大幅度上升(见表3),从2030年起就大大超过33.3的最大极限,到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与老年人口之比几乎是2比1。
4.老龄化程度在地区之间不平衡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高低在全国范围内很不平衡,地区之间的差异很大。据统计,1990年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5.57%,高于这一水平的有12个,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低于这一水平的有18个,其中在4%以下的有4个,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老年人比例最高的上海市为9.38%,最低的青海省为3.07%。人口年龄中位数全国平均为25.25岁,沿海各省为26~30岁,西北地区为22~24岁,最高的上海市为33.80岁,最低的宁夏仅为21.86岁。各地老年人口比例的差异导致对老年人的负担畸轻畸重,据统计1993年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供养系数平均为9.22,最高的上海市为16.11,最低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仅为7.75,两地相差一倍多。
二、老年服务相关专业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是世界上总人口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08年2月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改委、民政部等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显示我国目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1%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0%。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会上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显著提高,因此,必须依靠社会,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我国老年服务业发展却相对滞后,养老资源匮乏,2007年9月21日,全国老龄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我国现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8097个,床位153.5万张,养老机构床位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仅为0.84%,与发达国家养老床位数为老年人口总数的3%~5%相比,床位欠缺720万,人员缺少180万。而据民政部门统计,有3250万的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显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养老机构应当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重点培养和引进具有执业或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迅猛发展的人口老年化、巨大的人才缺口以及明确的国家政策为涉老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老年服务与管理方面的人才已成为我国紧缺人才,全国目前只有少数几所院校开办相关专业,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掌握老年生活护理、老年心理护理、老年康复保健与疾病照护的高级老年护理人才、老年健康咨询指导人才、老龄产业经营与管理人才已经成为老年服务业人才需求的热点,培养合格的老年服务业专门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老年服务和管理设施改善,人才需求越来越现代化、国际化,为适应和满足老年事业的发展,我国必须加大力度培养老年服务专业人才。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民政部将统一协调各级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大政府投入和社会资金引进,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增加面向大学生的公办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就业岗位和社区服务中心岗位,为老年人提供科学化养老服务。
我院重点面向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公办、民办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养老院、现代老年服务中心、老年公寓以及创新性的老年行业服务业态,将本专业学生推荐到服务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
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对养老服务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向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行业一线,培养在养老机构从事老年人专业服务与管理工作,具有爱心、公益思想和奉献精神的“懂专业、会管理、能经营、善服务”的涉老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和创业者。
2.主干课程 解剖生理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医学,老年运动与保健、老年心理咨询、生死观与临终关怀、老年中医养生、老年护理与保健、老年营养与保健、老年康复训练、老年保健按摩、老年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社会工作行政、社会调查方法、基础会计等。
3.就业岗位
(1)技术岗位:健康评估员、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社区体育指导员、康复训练员、营养配餐师、心理咨询员。
(2)管理岗位:养老院院长助理、业务主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管理人员。
4.专业技术证书 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初级、中级)、保健按摩师等资格证书、英语专科A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5.就业面向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择业方向主要是养老机构,即各类公办养老福利机构、民办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单位,包括各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集中养老服务机构等;各级老龄委;老龄产业相关机构,包括老年产品生产机构、老年产品销售机构、老年服务相关机构等。
四、养老产业发展前景
养老产业指为老年人提供设施、特殊商品、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包括老年人衣食住行用医娱学等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构成的一个产业链,是多个产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产业,是由老年市场需求拉动而兴起的新兴产业。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和程度的加深,养老产业应运而生。养老产业在国外也称为"银色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我国养老产业起步较晚。养老产业按需求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医疗保健业、日常生活用品业、家政服务业、房地产业、保险业、金融业、娱乐文化产业、旅游业、咨询服务业、其它特殊产业等十个细分产业。养老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同时对上下游行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综合来讲,老龄人口的增加无疑会拉动医疗保健、医疗护理、托管托养、家政服务、养老房产,养老信息服务业,老年教育、老年旅游,休闲娱乐、金融咨询等老龄人群服务需求的增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养老服务需求的扩大,更多家庭、社会需要的养老服务内容将被引入养老行业,养老模式逐步走向多元化。
人口老龄化一方面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社会赡养率增大;另一方面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一是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不断加大。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众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高、更多方面的要求。二是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大。因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医疗要求越来越高。三是引起社会需求结构新变化。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而形成的养老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关注微信订阅号
查看更多高考头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