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本科类)

一、专业定位与方向介绍

地理科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的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在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以培养中等学校地理师资为主,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强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理论训练,重视地理知识体系的完整,强调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并组织师生结合教学参加各种科研和生产任务。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学地理教育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度。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是国内成立较早的专业之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地理科学专业为区内外的相关部门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才、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

本专业已具备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地理学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属应用型专业。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方法与技术和地理教育理论与方法等方向,并显现以下发展趋势:教学内容突出了人地关系的教学和教学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动态性特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教学环节,加强了各项实验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突出师范特色,加强了地理教学技能、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教学。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颁布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要求为基础,依据国家地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培养标准,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本专业的积淀,紧扣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品德优良、知识丰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的、并能够在中、小学从事地理教育、环境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以及能够在教学科研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全球变化、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区域发展等与地理科学相关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应用及管理的少数民族地理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完成学业。

()毕业标准: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标准》要求,且修读教师教育基础课程、教师教育素养课程,同时完成教育实践要求,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评定工作细则》要求,且修读教师教育基础课程、教师教育素养课程,同时完成教育实践要求,授予理学学位。

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学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2016)》要求,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在素质、能力、知识方面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方向正确,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师专业素养。(2)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既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也具有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等现代意识以及人际交往意识;(3)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即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综合分析素养、价值效益意识和革新精神。(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能力结构要求

1)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和获取新知识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该语种的专业文献,获取外文知识、信息的能力。(2)具有应用知识能力: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以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3)具有创新能力:具有以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初步研究科学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1)具有较熟练的工具性知识,包括具有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2)掌握最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教育、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3)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4)掌握基本的工程技术知识,包括GIS制图等方面的知识;(5)掌握基本的经济管理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6)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