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类)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掌握化工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化工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基本方法,具备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1. 知识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其基本原理与方法;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与编程,具有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表达的能力;
(3)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基础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
(4)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文献检索和文学表述能力;
(5)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具有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模拟放大的初步能力。
(3)具有较强开拓创新精神,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了解本学科国际前沿性的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科技研究能力。
3.素质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热爱本专业,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与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了解。
(3)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修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正确的成长道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能够同群众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热爱劳动。
(4)了解体育运动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讲究卫生,身体健康,培养吃苦耐劳精神,能胜任未来工作,能够承担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
三、主干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学分离工程、化工工艺设计、化学工艺学、高分子化学、煤化学、高分子合成工艺学、煤化工工艺学等课程。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基础实践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入学教育等。
2、专业实践环节
基础化学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专业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化工工艺设计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3、综合实践环节
化工专业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六、学制及学分要求
1、学制:
四年,学生可在3-6年内修完本专业规定学分。
2、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修满如下学分,方可毕业:
(1)本专业学生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7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04.5学分,选修课程20学分,实践教学环节45.5学分。
(2)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选修校级公共选修课程达8学分。
(3)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获得社会实践与课外创新活动学分达5学分。
七、授予学位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八、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比例
1、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化工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化工专业课程三大课程群,其中通识教育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化工基础课程起基础支撑作用,化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是核心。
(2)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四部分。实验起到对化学化工基本实验技能的锻炼,实习起到对化工生产工艺过程的认识和了解,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起到对化工工艺、化工设备、化工过程优化的综合设计能力的锻炼。
(3)《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就业创业》等到课程没有列入本计划,由相关课程单位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安排。